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以輸為贏無視現實 臺灣懂得輸贏之道嗎?

2015年04月02日 08:5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年3月,臺灣掀起反對兩岸服貿協議浪潮

  2014年3月,臺灣掀起反對兩岸服貿協議浪潮。幾歲的孩童也被帶領上街,殊不知,他們所反對的可能是他們很重要的未來。(圖/東森新聞網)

  這一週,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博鰲;博鰲的主旋律,是合作共贏。“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要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引用東西方名諺,深入淺出地強調一個深刻的道理: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合作共贏。這一番話著眼亞洲未來發展,對此時此刻的臺灣,也頗有現實針對性。

  去年3月,臺灣爆發反服貿風波。一年過去,臺灣社會有檢討反思得失的冷靜思考,也有得意洋洋慶祝週年的“自娛自樂”,某些團體又是發起繞行“立法機構”行動,又是舉辦“週年晚會”,試圖複製去年的“盛況”。雖然應者寥寥,場面冷清,某些人仍然以贏家自況,以“勇士”自居,讓旁觀者不禁想問:輸和贏這筆賬,你們究竟整明白了嗎?

  只能贏,不能輸。反服貿團體反對的理由之一,是服貿協議通過後,臺灣對大陸開放某些行業,會對臺灣中小企業帶來負面衝擊。然而,這是一份相互開放服務業市場的協議,通過後大陸某些行業面臨同樣的衝擊。只強調自身的損失,絕口不提對方面臨的同樣問題,更不提對方作出的大幅讓利,實在有失公允。只想得利,而不想按照遊戲規則付出應有代價,要贏全部、不能輸一點點的“神邏輯”,放眼世界,都是行不通的。

  以輸為贏,無視現實。近日,臺灣主流媒體紛紛發表社評認為,反服貿踐踏了法治,癱瘓了體制,撕裂了社會,延宕了發展,貽誤了商機,導致臺灣損失嚴重,教訓深刻。然而,某些團體和人物卻對理性的聲音充耳不聞,還在強調其行為的“歷史意義”,還在得意于“癱瘓議事”的纍纍戰果。一面扛著社會不公、生活艱難、為民請命的大旗;一面又無視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任憑臺灣政府部門和經濟界人士憂心如焚,讓臺灣經濟邊緣化的陰影越來越近。如此以輸為贏,不知是無知還是有意?“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這句源自臺灣流行金曲的歌詞,道出了愛情力量的不可理喻和不合邏輯,相當打動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也奉行這樣的“神邏輯”,無異於“自殺行為”。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服貿協議還躺在臺灣“立法院”睡大覺,“一帶一路”、亞投行……中國大陸一個又一個有關區域經濟的頂層設計正在成為世界熱點。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已經表態,贊成臺灣加入亞投行。博鰲論壇現場、國臺辦記者會,臺灣嘉賓、媒體最關心的問題是,臺灣如何參與到“一帶一路”中來。在博鰲,習近平主席再度給臺灣同胞送出了一顆“定心丸”,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是命運共同體。我們願與臺灣同胞一道,加強合作,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習近平主席關於合作共贏的論述,臺灣民眾只有聽進去、想明白,才能化為實實在在的利益,若仍堅持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舊思維,路只會越走越窄。(王堯)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