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中國國民黨應積極作為推動兩岸服貿協議儘快生效

2014年11月14日 16:4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當局“經濟部長”杜紫軍在前往北京參加APEC會議前夕還表示,將利用機會向中方探詢中韓FTA談判進度,不料,韓國總統樸槿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在9日共同宣佈,中韓FTA談判已達成共識,可望明年簽署。消息傳出,臺灣産業界幾乎是一片哀嚎。

  臺灣《中國時報》14日社論指出:臺當局的反應是:重申參與區域整合的決心,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兩岸監督條例和《服貿協議》。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長期努力的目標,對中韓FTA造成的衝擊,根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另外,在民進黨逢“中”必反、持續杯葛兩岸法案之下,要通過兩岸監督條例再通過《服貿協議》,近似緣木求魚。

  “立法院長”王金平11日建議臺當局,應比照兩岸ECFA“早期收穫”清單模式,努力爭取就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已談妥部分,先行簽署“中期收穫”清單。顯示王金平非常了解中韓FTA對臺灣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也聽到了産業界焦慮的聲音,其建議具有創意,也具參考價值,但在現實上值得商榷。其一,貨貿先談妥的部分是雙方較無爭議、也較為邊緣的項目,尚有爭議的部分則是雙方極力爭取也較為關鍵的品項,為較無經濟利益的項目先簽署“中期收穫”清單,意義並不大,也未能符合産業界的期待。

  其次,不管是中期收穫或後期收穫清單,都涉及海關進口稅則修正,必須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以目前“立法院”審議兩岸有關法案必經數場長期混戰之經驗,將原只需審議一次的貨貿協議拆為兩次,可能會有治絲益棼的後果。第三,所謂“中期收穫”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國際並無此種案例。

  對於中、韓完成FTA談判,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這只是一原則性共識的宣佈,而且韓國必須面對國會是否批准及農民團體抗爭問題,並勸馬英九與國民黨不要以此進行政治操作,他完全無視韓國政府推動中韓FTA的決心和該協定對臺灣經濟造成的傷害就迫在眉睫,仍然一派不到黃河心不死。因此,要民進黨愛臺灣、顧人民,儘速審議通過兩岸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完全不切實際。

  其實,面對中韓FTA造成的臺灣經濟面臨的危機,要解套ECFA服貿的手就在眼前,就看馬英九“為”或“不為”而已。過去媒體一再指出,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服貿協議》因未涉及法律修正,只須經“行政院”核定、送“立法院”備查即可;該協議既早已完成此法定程式,行政院就可啟動下一步驟的生效行動。退一步來説,該協議送“立法院”備查後,被改為審查案,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審查已超過3個月的法定時間,依法應視為已經審查,“行政院”亦可啟動生效程式。

  但是在過去一年半期間,一方面歸咎於民進黨的政治杯葛,另方面馬當局在推動過程犯錯連連,肇致服貿卡于“立法院”,連帶拖累貨貿談判,進一步給予中韓FTA後發先至的機會。馬當局的失誤舉其犖犖大者,一是不該在“立法院”兩度朝野協商時簽字,同意《服貿協議》由備查改為實質審查,以及審查前舉辦16場公聽會,給予在野黨杯葛、拖延的良機。其次,陸委會主委不該在“行政院”院會通過核定《服貿協議》的會後,于記者會上立即表示,要等“立法院”審議後才會啟動生效機制,完全是拿磚頭在砸自己的腳。三是不該接受在野黨先審兩岸監督條例、後審服貿的主張,上了在野黨無限期拖延的大當。

  困境,部分是馬當局造成的;哀嚎,産業界的聲音出來了。民氣可用,行動的時機應該把握。馬英九應該邀集各産業代表,包括工業和服務業齊聚一堂,匯聚民心士氣,共同宣示啟動服貿生效、加速貨貿談判。否則,只為政治考慮,貽誤關鍵時刻,陷臺灣經濟於萬劫不復,那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有何不同?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