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港媒:中韓FTA生效後臺灣將面臨史上最大“出走潮”

2014年11月17日 10: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17日消息 香港《中評社》17日刊發社評文章《中韓FTA生效後 臺將臨最大出走潮》指出,兩岸服貿協議與貨貿協議卡關,將是臺灣人民與藍綠政黨多輸的局面。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後,幾可預見,臺灣勢將面臨史上最大的出走潮。

  文章摘編如下:

  中韓FTA將啟動,可能對臺灣造成6500億元新台幣的衝擊,馬英九當局對此憂心忡忡,民進黨則駁斥藍營誇大受損。習慣了臺灣的政治模式,一點都不意外藍綠會有這種互動;但很明確的是,兩岸服貿、貨貿卡關,臺灣人民與藍綠政黨將面臨多輸局面。

  中韓FTA會不會催生兩岸服貿、貨貿早日過關呢?各方都在看。就理性面,當臺灣經濟面臨如此大的生存威脅,若還要卡住不讓服貿過關,杯葛接下去的貨貿,豈有道理可言!不過臺灣的政治中理性成分很低,先前有種説法,指已在“立法院”審議中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兩岸服貿協議”都會拖到2016“大選”後。如果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勝,這樣的氛圍是有可能更濃。

  最近幾天,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以及臺灣各大工商團體都出來喊話,呼籲“立法院”早日通過服貿,降低中韓FTA衝擊,結果卻被當成了替國民黨助選行為,由此可見選舉當前的非理性氣氛有多麼濃。

  兩岸要不要簽經貿協議是選擇問題,沒有對錯。生命自然會尋找出路,如果臺灣經濟轉差,工作機會減少,幾可預見,中韓FTA生效後臺灣勢將面臨史上最大的出走潮。

  回顧臺灣幾波企業出走潮,多是在內部環境與法令無法滿足人民需求時所造成,其中最明顯就是李登輝推“戒急用忍”時,臺商出走到大陸設廠。這一波如果沒有兩岸服貿、貨貿來擋中韓FTA,除了企業生産線的調整之外,最突出的趨勢肯定是受薪階級的外移。

  不論企業大老預言,中韓FTA之後臺灣勞工薪水可能從22K降到15K是否成真,當大陸大城市工資紛紛超過臺灣,臺灣經濟環境又持續惡化,年輕人赴大陸創業、求職現象肯定愈來愈普遍。尤其兩岸語言、文化都沒有隔閡,直航都在一日生活圈,未來兩岸間的移動可能類似南臺灣小青年到臺北求職一樣稀疏平常。

  臺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是好事,但若有服貿、貨貿,臺灣多有一些機會,受薪階級也可有多些選擇。臺灣若不要服貿、貨貿無疑是剝奪了自己的機會。尤其民進黨執政的南臺灣,藍領比白領多,經濟與就業機會原本就比北部差。一旦中韓FTA衝擊來了,南臺灣可能比北臺灣更苦。連勝文的競爭對手、參選臺北市長的臺大醫師柯文哲16日受訪時也強調,“臺灣還是需要跟大陸做生意,不能放棄中國市場”。這值得民進黨要角們深思。 (台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