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各方關注  >   正文

杭州日報:轉型求變搶佔先機

2015年12月04日 15:08 來源:杭州日報何去非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省長李強用了五個過多依賴概括浙江經濟的“成長煩惱”:過多依賴低端産業、過多依賴資源要素消耗、過多依賴低成本勞動力、過多依賴傳統商業模式、過多依賴低小散企業。

  利用網際網路“盤活”經濟這盤棋,給經濟的轉型升級,帶來更多的可能。

  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

  浙江傳化,這家看似與網際網路毫不相關的企業,不久前出現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展臺上。

  “這一次來到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想要告訴大家,傳化正在從傳統企業轉型為網際網路企業。”傳化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這樣介紹自己。

  從2012年開始,傳化的轉型戰略就以物流為發展方向,通過公路物流的雲平臺打造,搭建起一個涉及1000萬家物流企業和3000萬卡車司機的平臺。未來,傳化的雲平臺公路物流,將帶來每年200萬億元物資的流動,帶動10億元物流總費用的流轉。

  同樣在蕭山,沈月芳種了12年葡萄。今年春節剛過,愛折騰的她在葡萄園裏幹了件大事——花100多萬元改裝了所有的管線,引進了網際網路智慧農業自動化控制系統。

  省時省力省人工,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套系統,大棚裏的溫度和土壤的乾濕度都會被實時上傳至農業局的終端進行數據分析,再通過控制系統進行溫度和灌溉調節。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産品品質就有了保障,上百萬的投入,沈月芳覺得值!

  今年9月,我市首次啟動智慧農業示範資助項目申報工作。

  達到一定規模的種植養殖大戶,只要智慧生産管控系統覆蓋園區達到總生産規模八成以上,都可以申報智慧農業示範園區,可獲得30萬至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智慧引領發展,正是越來越多傳統企業的轉型方向。正如參加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所説:“中國將更好利用網際網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邁向中高端水準。”

  高新企業帶頭領跑

  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杭州,轉變無處不在。

  全國著名的四季青女裝街上線了一款叫“摩街”的APP,裏面集合了眾多品牌店舖。“看新貨,找爆款,市場裝進口袋,隨時隨地下單支付”和“搜商品,搜店舖,搶貨批發快人一步”,網際網路為四季青這樣的傳統市場打開了另一扇行銷之門。

  為什麼要做打通線上線下的O2O?杭州四季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一語中的:“今後的理想狀態應該是,企業先獲知消費者需求,以量定産,工廠在生産的時候就知道,這批貨是為哪個區域的消費者生産的。物流能直接從工廠送到這些消費者所在的區域,從而節省成本。”

  作為安防産品及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海康威視也通過創新由IT製造業向網際網路企業轉型——去年,國內首個針對家居老人和兒童遠端看護的視頻系統在海康威視的手上誕生。通過高清攝像頭和移動互聯技術,可以輕鬆查看您家裏、商鋪、辦公室等場所的實時視頻、歷史錄影;可以即時接收您所關注場所的異常資訊報警,第一時間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可以在繁忙工作時不再錯過孩子的成長片斷。

  諸多依附於網際網路的高新技術産業,正在開闢産業發展的新藍海。

  打造創業創夢平臺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新增市場主體呈井噴之勢,達1000多萬家,同比增長60%,其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很多都與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應用有關。

  杭州亦是如此。近年來,我市通過強化各類科技孵化器功能,組織實施雛鷹計劃、青藍計劃、起飛計劃、百人計劃、大學生創業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以骨幹企業為龍頭、成長型企業為支撐、科技型小微企業為基礎的資訊經濟企業梯隊正在形成。

  特別是許多網際網路園區,通過建立健全品牌宣傳推廣、生活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吸引了很多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入駐孵化發展,聚攏了一大批最具成長性的科技、文創企業。

  比如,前不久剛剛落戶西溪樂谷創意産業園的騰訊創業基地,就是一個致力於培育網際網路創業團隊,為處於不同創業階段的開發者量身打造創業幫扶計劃的平臺。

  文三路電子資訊街區是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它轉型升級步子邁得更大——鼓勵引導頤高、百腦匯等IT賣場內的商家開闢線上與線下共進的貿易業態,在打造“文三街區IT網上市場”品牌的同時,開始著力打造特色園區,做強電子商務産業集群,打造核心平臺,實現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技術等創新技術方面的産學研深度合作……

  截至目前,文三路電子資訊街區已經聚集了電子商務企業155家,其中第三方平臺企業33家,電子商務服務企業69家,以網路零售為主的電子商務應用企業49家,快遞物流企業4家。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