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暗夜裏的星光:重溫臺灣反殖民文學

2015年10月22日 14: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呂赫若:悲天憫人的“臺灣第一才子”

  呂赫若,1914年生於臺中一個大戶人家,從小成績優異,1934年畢業于臺中師範,次年即以《牛車》成為臺灣文學界矚目的新星,亦引起大陸文壇關注。呂赫若還曾赴日本學習聲樂,在文藝界兼具音樂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被譽為“臺灣第一才子”。

  “《牛車》表現了作者對當時臺灣農村經濟的深刻理解,呂赫若當時只有22歲,的確讓人驚訝于他的‘天才’。”呂正惠説。

  呂正惠認為,呂赫若的早期小説(1935-1937年)繼承了1920年代開始的臺灣新文學的啟蒙思想和左翼潮流。在《牛車》和《暴風雨的故事》裏,他描寫了臺灣農民在殖民者和地主階級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在《前途手記》《女人的命運》中,他以新思想為基礎,剖析了女性在舊社會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的作品都表現出鮮明的批判和抗議精神。

  呂正惠説,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在臺灣的統治更加嚴厲、高壓,臺灣作家的文學表現受到更為嚴苛的限制,呂赫若無法再像以往那樣寫作。日本殖民當局厲行“皇民化”政策,呂赫若及其作品遭到攻擊,但他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創作的幾篇小説仍表現出對“皇民化”的抵抗。

  “從當時日本殖民當局的文藝政策立場來看,呂赫若著力刻畫臺灣社會的腐朽、黑暗,對‘皇民化’問題幾乎不屑一顧,是非常有問題的。幾位日本文人就曾激烈批評呂赫若等臺灣作家偏好描寫‘現實的否定面’,而對‘本島人作為皇民’的問題不積極、不肯定。”呂正惠説。

  可想而知,呂赫若當時所承受的壓力與內心的壓抑、無奈,雖然無法秉筆直書,但他的信念卻沒有絲毫動搖。在呂赫若寫于1942至1943年的日記裏,可以看到他購買、閱讀書籍的記錄,其中不僅有《詩經》《楚辭》等古代經典,還有老捨得《駱駝祥子》和林語堂的《京華煙雲》等。

  這一時期,呂赫若的創作被迫更加隱晦。小説《清秋》中,他為主人公安排了一位中華傳統文化修養深厚的祖父。“通過主人公仰慕祖父的情節,呂赫若實際上對‘皇民化’思想進行了反駁。”呂正惠説。

  呂赫若之子呂芳雄回憶説,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臺灣回歸祖國,父親和所有臺灣民眾一樣,歡欣鼓舞,十分興奮。

  然而,沒有多久,呂赫若看清了當時國民黨獨裁、腐敗的真面目。1948年,他出任《光明報》主編,進而投入中共地下工作組織。次年,《光明報》創辦人、基隆中學校長、中共地下黨員鍾浩東及相關人士陸續遭到逮捕,呂赫若因此開始逃亡。1951年,中共地下組織“鹿窟基地”遭圍剿,呂赫若遇難,年僅37歲。

  呂芳雄説:“我的父親所追求的無非是一個平等、和平、民族不再分裂敵對的理想社會,他的道路終究是對的。”

  吳濁流:以筆為劍的“鐵血詩人”

  “《亞細亞的孤兒》寫于1943-1945年間,正值太平洋戰爭後期。在那個動蕩、恐怖的年代,吳濁流躲在住屋裏,偷偷地寫作這本小説,住屋前面就是‘臺北警察署的官舍’。”呂正惠對記者説,當時臺灣作家的寫作自由受到日本殖民當局嚴格鉗制,吳濁流以“為自己而寫,沒有想到要發表”而獲得了“暢所欲言”的空間。

  他説,吳濁流曾回憶自己在日據時代擔任教職,無法忍受日籍校長和教師對臺灣教師的長期歧視,以及日本殖民當局在教育政策上的蠻橫。

  “一次運動會上,一位日籍教育官員打了包括吳濁流在內的臺灣教師,自尊受到嚴重傷害的他毅然辭職離校。”呂正惠説,吳濁流在回憶錄中談及受辱時寫道:“人在該死時不死,恥辱就終生不能湔雪。”而辭職後有機會到大陸就業時,他説:“我欣喜若狂,歡天喜地準備到大陸去跑一趟。身子裏滿溢著解放感,恨不得立刻飛過去。”

  吳濁流在強烈的民族意識影響下進行創作,《亞細亞的孤兒》的主題揭示與人物塑造都彰顯了反抗殖民統治的精神。呂正惠説,“臺獨”派企圖歪曲吳濁流及其作品,但他們的解釋完全是講不通,也站不住腳的。

  《亞細亞的孤兒》的結尾,“發瘋”的主人公胡太明在家中墻上寫下:“志為天下士,豈甘作賤民。擊暴椎何在,英雄入夢頻。漢魂終不滅,斷然舍此身。……橫暴蠻威奈若何,同心來復舊山河。六百萬民齊蹶起,誓將熱血為義死。”吳濁流最後還暗示了主人公的選擇:有個漁夫説,曾有個像是太明的男子坐漁船渡海到對岸。而後又有傳説,太明從昆明的廣播電臺對日本喊話。

  呂正惠介紹説,只要讀讀吳濁流的回憶錄《無花果》,就可明瞭他的心跡。

  在談到臺灣光復時,吳濁流曾如是寫道:“現在,完全解脫了而回到祖國的懷抱,已經不是殖民而是真正的祖國的人民了……如今已從日本人手裏解脫出來,而取回自由的關係,自動地想對祖國服務。”

  “日據時代的臺灣新文學,其核心都與日本的殖民統治密切相關。”呂正惠説,那些優秀的臺灣作家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中華民族意識,他們無法容忍自己文化上的根被剷除,用作品對抗殖民者並希望喚起臺灣民眾。

  除了賴和、楊逵、呂赫若、吳濁流之外,還有許多歷經那個苦難歲月的臺灣作家以筆為劍,要刺穿那暗夜、點亮蒼穹,他們都是“臺灣的良心”。呂正惠説:“這些美好的心靈,不應被今天的人們淡忘,更不容別有用心者曲解。可是,又有多少人,看見他們!”(記者陳鍵興、孟昭麗)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