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學者蔡金安:願做兩岸閩南語交流“信鴿”

2015年01月12日 0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閩南話是泉臺共同的語言,語言的交流更能增進兩岸的文化認同感。”臺灣學者蔡金安11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自己多年來往返兩岸傳授推廣閩南語古詩吟唱,就像是一隻“信鴿”。

  “年輕人用閩南語吟唱唐詩宋詞,有一種別樣的韻味。”常年從事閩南語言推廣活動的蔡金安,連日來在福建泉州多所中學教授閩南語古詩吟唱。

  據了解,中國古詩詞吟唱在唐宋時期達到高峰,當時的“吟唱”所用的語言是中國的“古漢語”,而“閩南語”就是中國漢民族“古漢語”的“活化石”,用閩南語吟唱古詩詞,還原了千年前祖先吟詩的情景。

  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的蔡金安告訴記者,“臺灣也有人吟唱閩南語詩詞,只是大家的唱調不太一樣。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對詩詞的記憶,且吟唱過程中有美的享受。”

  “怒髮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一首《滿江紅》,被蔡金安用音階廣闊的閩南語吟唱起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泉州五中學生莊梓霖對這種吟唱方式感到十分新奇。他説,“儘管有些閩南語已經不太會講了,沒想到閩南語吟唱古詩,還讓詩歌更押韻了。”對於年輕一代的莊梓霖來説,“閩南語其實已經有點淡出生活了。”

  “兩岸在師資與教材發展上,因為起始時間的落差,雖然存在了幾年的差距。”在大陸推廣閩南語七八年的蔡金安頗有感觸,“大陸閩南語氛圍不差,真的有心要做,相信腳步很快就會趕上臺灣。”

  他介紹説,兩岸閩南語同根同源。儘管閩南語流傳到臺灣後,受到融入的日本、原住民語言文化的影響,有一些改變。“但是,兩岸語言交流還是沒有什麼差別,如果在異國他鄉相遇,倍感親切的鄉音就是連接人心的紐帶。”

  “推廣閩南語就需要無所不用其極。”蔡金安先是創作了500多首閩南兒歌,後來又發現用閩南語來吟唱唐詩特別有味道,於是收集來唐詩300首,依平仄、押韻等進行編曲,唐詩優美的文字與閩南語動聽的旋律相結合,創造出意想不到的聽覺效果。如今在兩岸頗有名氣的“蔡氏吟誦法”,已得到不少人的認同。

  蔡金安笑著説,“我願當閩南文化的衛道者,咿咿呀呀的古韻,最適合我這個老古董。”(作者 廖靜)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