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學者:“臺語”改“閩南語”還不夠 就是中國話

時間:2011-05-26 09:12   來源:環球網

  臺灣“教育部”有意將國中小“臺語”課程的名稱,更改為“閩南語”課程,引發“獨派”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這不只是歧視,更是馬英九的“去臺灣化”作為。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教育部”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王曉波指出,若以中國語系來説,確實有閩南語,並沒有臺灣話,若真要講臺灣話,指的應該是原住民話,再説若閩南語是“臺語”,那客語呢?事實上,講“閩南語”也不對,真正講的應該是“河洛語”,若追溯歷史來説,目前在福建的閩南人基本上都是從洛陽南下而來,若再追溯到夏、商、週三代,當時的“河洛”指的就是“中國”。

  對於“獨派”拿“去臺灣化”質疑馬英九,王曉波説,説穿了,這些人不是怕“臺灣”被去掉了,而是怕“中國化”,有關閩南語的來源,早就認證了,實在是拿這群人無知的人沒有辦法。真正要講,臺灣的漢人講的是臺語和客語,若臺灣真要説有語言的話,就是原住民語,其他都是外來的。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