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臺媒:當前經濟情勢毋需過度悲觀

2015年10月29日 13: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媒:當前經濟情勢毋需過度悲觀

  “國發會”公佈8月景氣燈號,在外銷、出口、內需都疲弱的狀況下,預估將亮出6月以來第3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臺北市西門町擺攤太太坐在塑膠箱上看著過往遊客希望有人到府光顧生意。(陳君瑋攝)

  臺灣《工商時報》發表題為《當前經濟情勢毋需過度悲觀》的社論稱,當前景氣確實不如年初預期,隨著預測機構紛紛調降今年經濟預測、“財經首長”在“立院”表示保一有困難,悲觀氣氛漸有擴散之勢。然而觀察近期經濟實況,從上述三點及近日業者公佈的第三季營收,臺灣經濟並沒有必要悲觀,第四季景氣仍有機會回升。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明天公佈第三季GDP概估統計,這項數字經換算即可得出經濟成長率;由於臺灣近幾個月出口、零售及工業生産表現不佳,一般預期第三季將會出現近六年首度經濟負成長。雖然如此,我們認為當前情勢毋需過度悲觀。

  的確,這些日子的總體數據總是讓人嘆息,出口連跌八個月,工業生産連降五個月,連零售營業額也連續三個月下滑,還有勞動市場遭裁員、放無薪假的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日前“國發會”公佈的9月景氣亮出連續四顆藍燈,領先指標更呈連續十四個月下滑,這些數據讓內閣憂心不已,於是各部會又開始研擬振興消費措施。

  今天外界批評內閣的經濟表現太差,雖有些道理,但聽其言好像全球經濟大好,唯有臺灣特別差,然而這並非事實。自今年第二季以來全球經濟逐漸走疲,依環球透視的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已由年初預測的3.0%下修至2.5%,韓國也由3.5%降至2.2%,新加坡由3.6%降至1.6%,臺灣則由3.6%下修至1.9%。這些數字告訴我們,這一波景氣走弱是全球情勢使然,亞洲四小龍、中國大陸及日本,無一倖免,其受衝擊程度一點也不在臺灣之下。

  今年以來全球表現不如預期有一項重要原因,那就是油價大跌所創造的“油價紅利”不如預期。國際油價跌幅逾五成,曾讓預測機構樂觀認為有助於亞洲經濟的擴張,詎料在油價紅利出現的同時,由於各國、各地區開始去杠桿化,導致需求走疲,全球貿易擴張速度因而趨緩,這就是臺灣出口自第二季以來持續下滑的原因。

  對於臺灣近期出口衰退,有人認為是大陸供應鏈日趨完備所致,有人認為是臺灣簽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太少使然。然而客觀的説,紅色供應鏈、自由貿易協定由來已久,非一朝一夕,也非始自今年,果真其影響力如此之大,臺灣出口成長率即不可能在過去五年裏兩度贏韓國、五度贏日本。準確的説,造成臺灣今年出口衰退的主要原因,仍是來自全球不景氣,因此誰也逃不掉衰退的命運,第三季臺灣出口衰退13.6%,韓國也衰退9.4%,日本及新加坡衰退的幅度亦不遑多讓。

  看到臺灣出口不佳,確實該好好檢討兩岸産業政策,也確實該好好檢視一下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情況,但不必一味悲觀,好像臺灣經濟已墜入深淵。許多時候內閣太過在意成長、衰退,而忽視了那個讓導致成長、衰退的背後原因,於是在出口衰退之際一味悲觀以為産業即將空洞化,大陸産業將取而代之,而一旦出口成長,又把産業空洞化、紅色供應鏈拋諸腦後。事實上,那些潛在因子,十多年來在臺灣衰退時存在,在臺灣成長時也存在,其影響不曾一日停止,臺灣在景氣好時不該忘卻,在景氣差時也不必如此過卑。

  簡單講,臺灣今年經濟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原因,仍來自國際景氣的走疲,不必把十多年來累積的結構性悲觀全數傾注于這一、兩季,如此把長期、短期問題混為一談,既混淆了當前經濟情勢,其過度悲觀恐怕更不利於投資信心、消費信心的提振。我們認為當前經濟,仍有以下幾點可以樂觀的理由:

  其一、匯率貶值已改善出口跌幅;臺灣第三季出口衰退13.8%,這是依美元計算的結果,然而以新台幣計算的出口于第三季僅衰退8.5%,與第二季衰退8.4%相當。企業出口獲利與否取決於新台幣而非美元,經濟成長率的計算也是根據新台幣而非美元,以此而言,第三季出口並沒有印象中的這麼差。

  其二、觀光客來臺仍穩定成長:臺灣近年受到觀光客來臺大幅成長的影響,服務輸出全球排名已由2008年的第28名升至第23名,第三季來臺旅客較去年同季成長5.5%,優於第二季1.5%,此意味著第三季服務輸出不會太差。這一動能若能持續下去,對臺灣下半年經濟成長大有助益。

  其三、餐飲業消費仍絡繹于途:臺灣今年外貿、生産表現不佳,但餐飲業可謂一枝獨秀;以餐飲業營業額而言,第三季仍有2.2%的成長,與第二季相當,優於今年首季及去年第四季。雖説近月景氣不佳,但臺灣的餐館、飲料店經常還是可以看到絡繹于途的消費者,這也有助於推升下半年的經濟動能。

  當前景氣確實不如年初預期,隨著預測機構紛紛調降今年經濟預測、“財經首長”在“立院”表示保一有困難,悲觀氣氛漸有擴散之勢。然而觀察近期經濟實況,從上述三點及近日業者公佈的第三季營收,臺灣經濟並沒有必要悲觀,第四季景氣仍有機會回升。如今“內閣”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提出短期振興政策,而是就兩岸經貿、産業結構長期的困境找出解決方案。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