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臺媒:臺灣參與區域經濟無法回避兩岸“政治前提”

2015年05月17日 09:4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17日訊 臺灣《工商時報》17日刊發評論文章《參與區域經濟,政治前提無可回避》認為,未來臺灣島內政黨不論藍綠,在推動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時,都無法回避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前提。臺灣方面必須早日凝聚共識,爭取兩岸“相互尊重,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可行空間。

  文章摘編如下: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習朱會”中,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當面向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達臺灣期盼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及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議題。習近平回應,願意優先對臺灣開放、且對臺灣開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歡迎臺灣加入亞投行。但習近平同時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由此來看,未來島內政黨不論藍綠,在推動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時,都無法回避政治前提,必須早日凝聚共識,爭取兩岸“相互尊重,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可行空間。

  其實,習近平的説法是在延續“兩岸可以適時務實探討經濟共同發展、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以及“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的一貫立場。

  其中,關於歡迎臺灣加入亞投行,乃是因為亞投行章程保留了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ADB)會員參加資格,以及亞投行強調開放性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定位,而臺灣本來就是亞銀創始會員。

  至於一帶一路方面,則是因為大陸在“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中已明訂安排臺灣參與,加上與臺灣對接有利於産業向西移轉,強化海上絲綢之路的供應鏈關係。

  大陸主導的RCEP談判也正積極進行,可望于2015年底之前完成。未來如何在大陸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兩岸ECFA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整合,以安排香港、澳門和臺灣同時參與,將攸關大陸能否在區域合作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習近平既已宣示“在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作出妥善安排”的立場,未來臺灣若以“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或與其他經濟體簽署貿易合作協議,自然符合其在WTO架構之下,維持大陸、香港、澳門、臺灣“一國四席”的定位。

  面對這樣的可能機會,朱立倫在“習朱會”上提出“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符合大陸對於九二共識所作“兩岸兩會共同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詮釋,因而使得大陸可能在RCEP完成談判後,宣示歡迎臺灣參與RCEP的第二階段談判,進而為國民黨2016年選舉“加分”。

  但是,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日前表示“兩岸同屬一中可能會引起外界猜疑”,顯示在“太陽花學運”之後,臺灣民眾對當局兩岸政策的不信任感升高,在此情況下,大陸對臺灣參與RCEP的善意,能否對國民黨候選人加分,仍將存在變數。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兩岸牌”不能完全解決臺灣的問題,認為國民黨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爭取外部空間,將在國際組織互動上的路越走越窄。

  但就現實而言,臺灣對RCEP成員出口比重高達58.3%,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參與與否攸關臺灣産業經濟利益甚大;面對大陸主導RCEP的事實,臺灣將無回避“一個中國原則”的可能。因而民進黨雖主張“維持兩岸現狀”,但如何兌現“相互尊重,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政治承諾,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發展,未來挑戰極大。

  換言之,面對TPP與RCEP談判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必須從整體利益出發,務實面對臺灣參與區域經濟的政治難題。

  為化解當前嚴峻的困局,我們(《工商時報》)建議朝野政黨都應積極思考,透過彼此及與産業界或相關社會團體間的對話,就如何儘早形成共識,力求在響應民間社會主流意見、爭取多數民眾支援的情況下,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此才能一方面維持並強化兩岸經貿發展的制度化運作,同時尋求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可行策略。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