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兩岸應共同探索“一國兩制”的臺灣模式

2014年12月26日 10: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正本清源,臺灣應糾正對“一國兩制”方針的“污名化”宣傳

  “一國兩制”構想提出於1980年代初,當時兩岸尚處“封閉狀態”的“冷戰時期”,政治對立、軍事對峙,民間交流也未開啟,在兩岸充滿“敵意”的特殊年代,“一國兩制”在臺灣一開始就被貼上“統戰工具”的標簽,與“吞拼臺灣”、“吃掉臺灣”、“矮化臺灣”、“消滅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面投降”劃上了等號。1987年以後,兩岸逐步開放民間往來與經貿交流,但由於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推行“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的“臺獨”政策,造成兩岸關係持續低迷與緊張,“一國兩制”方針在臺灣被“污名化”、“妖魔化”的狀況絲毫沒有改觀。臺灣“行政院陸委會”1994年7月5日發表的《兩岸關係説明書》稱:“一國兩制”之目的,是要“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面投降,要臺灣地區人民在一定時間後放棄民主自由制度。因此,中共的這項主張,客觀上並不可行,主觀上我們也絕不接受。

  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以來,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呈現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良好局面,但由於馬英九當局在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上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只經不政”、“偏安拒統”等消極、保守政策,使得兩岸政治議題包括“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等至今仍毫無進展。從某種意義上説,兩岸在意識形態與政治層面的“敵對意識”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這也使得臺灣社會對大陸各種制度與政策的誤解與偏見仍然十分嚴重。

  直到目前,臺灣社會對於“一國兩制”的看法與理解仍然十分模糊混亂,絕大多數人是處於知之不詳或疑惑不解狀態,真正理解與擁護的是少數,堅決反對的也是少數。其根本原因是,臺灣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基層民眾並不了解“一國兩制”方針的真實內容與思想精髓,僅有的一些印象仍然是被“污名化”與“妖魔化”的負面宣傳與錯誤解讀。事實上,“一國兩制”方針的思想精髓與具體內容,當年在臺灣完全是被反向宣傳與負面解讀的,如臺灣方面所謂的“全面投降”、“放棄自由民主制度”等,與“一國兩制”方針的思想精髓“兩制並存”、“誰也不吃掉誰”、“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等正好相反。誠然,臺灣方面對“一國兩制”方針進行“污名化”與“妖魔化”宣傳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而現在應該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時候了。臺灣方面説“不接受”、“不認同”的同時,也應説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來,或者提出更好的方案來,而不能“為反對而反對”,更不能繼續推行“愚民政策”。臺灣民眾有權了解“一國兩制”方針的真實內涵與思想精髓。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