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評:馬英九以"三不"維持現狀 歷史定位也就如此了

2014年10月13日 10:42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管臺灣方面願不願意,歷史和現實都將證明,兩岸最終只有統一一條路

  文章認為,不管臺灣方面願不願意,歷史和現實都將證明,兩岸最終只有統一一條路。

  香港“中評社”12日專論文章,原題《馬英九的歷史定位也就如此了》,全文摘編如下:

  在大陸最高領導人最近關於兩岸問題的講話後,坊間都在等待馬英九的“雙十講話”。而馬英九的“雙十講話”,其實並不出意料之外,馬英九在講話中再次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重點則在“一中各表”。如果回顧“九二共識”提出以來,可以看到,馬英九要的實質上只是“一中各表”,借“一中”既獲取大陸紅利,又達到“維持現狀”的目的;同時又借“各表”,鞏固其立場。這實際上是馬英九政府一直在做,且能夠接受“九二共識”的前提。問題是,大陸任何時候也沒有承認過“一中各表”。

  最近,大陸最高領導人在接見臺灣統派參訪團是對兩岸關係做了重要講話,對此次重要的講話,各方都做了解讀,但無論如何解讀,其原則底線是非常清晰的。講話中關於統一的強調有兩個,一是絕不會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此為“一國”。二是:“‘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 ,此“三個充分”為“兩制”具體實施的原則。講話中説的很清楚,“一國兩制”是“和平統一”的最佳方式。即是説,和平統一這個結果是通過“一國兩制”這個方式來實現的,“一國兩制”是實現統一的模式。

  講話中,關於主權問題有很清晰的表述:主權在一個中國,兩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歷史上和現實中,一個國家內部的割據或分離也可能表現為一種特殊的治權,但這種治權終究要歸附到主權之下,即或者“獨立”或者統一。治權問題,只有在主權問題明確之後,不再有各種模糊的甚至混亂的解讀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得解決。

  關於臺灣“獨立”,現在就是民進黨也明白是不可能做到的,大陸的決心和實力是一,美國的反對是一。因此,維持現狀,藍綠在內裏是一致的。但臺灣不可能“獨立”,“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也只能是權宜之計。不管願意不願意,歷史和現實都將證明,兩岸最終只有統一一條路。

  兩岸推行和平進展以來,大陸方面不斷釋出善意,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很多問題都可以談。但是這個善意被馬英九利用來夯實“一中各表”以拓展臺灣的國際空間。馬英九表示不接受“一國兩制”,在於他希望臺灣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和大陸談,“習馬會”之所以破局,根源也在於此。

  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值得珍惜,這種和平發展應該繼續,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能以主權和領土再造為代價,這是大陸方面的底線。臺灣方面應該明白,不管願意不願意,兩岸政治協商肯定要進入深水區。

  從馬英九“雙十講話”看來,馬英九在任期的最後一年多時間,不會有什麼作為了,以“三不”維持現狀,拖延兩岸政治協商進程,看來就是馬英九目前的既定方向。在歷史和現實的大趨勢面前,馬英九缺乏大格局大胸襟,左顧右盼裹足不前。因此,馬英九唸唸不忘的歷史定位,也就只能如此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何建峰 ]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