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至今沒接到世衛邀請 臺"外長"宣稱"絕不悲觀"

2017年03月24日 08:38:1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儘管臺灣“外交部長”李大維就爭取今年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聲稱“絕不悲觀”,但到現在還沒有拿到邀請函,島內主要輿論基本不敢抱什麼指望了。

  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道,“立法院”22日邀“外交部”進行項目報告“今年參與國際組織之挑戰與展望”。針對臺灣是否能第九度參與WHA,臺“外交部長”李大維仍未給出肯定答案,僅表示未來一個月是關鍵期,臺灣態度是“不容樂觀、絕不悲觀、積極爭取、全力以赴”。國民黨“立委”詢問如果今年邀請函上出現一中原則,是否還會派人出席,李大維稱,“我想我們政府很難接受”,但最後仍要更高層級做出決定。他稱,能不能拿到邀請函,又或是拿到了邀請函後上面會有什麼字眼,“現在都還不清楚”。報道提及,駐處人員再三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處表達“我方不希望出現一中原則這樣的字眼”。

  世衛大會即將在5月底召開,世衛組織秘書處按慣例,會在3月間寄出邀請函。親綠的《自由時報》稱,臺灣若想參與世衛大會,可通過三種渠道:一是世衛幹事長邀請;二是正式遞件申請成為會員或觀察員,訴諸大會表決;三是通過世衛執委會提案,而只要會員就能提案,提案通過後即能成為WHA議程,但今年1月底執委會卻未見臺灣“友邦”提案。相關官員直言,在執委會34個席位中,中國大陸名列其中,而臺灣“友邦”僅有多明尼加一席,提案不易;因此臺灣現階段的目標就是爭取“今年如常參與”,若爭取落空,將會啟動下一階段對策。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根據這項決議,臺當局不僅喪失了聯合國的席位,而且也不再是聯合國所屬機構的成員,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自1997年起,臺灣當局每年都嘗試以不同名義,如以“中華民國”或改以“臺灣”“中華臺北”等折衷名稱,重新參與世衛組織和世衛大會,但均遭到拒絕。其中2004年以“臺灣衛生當局”名義申請成為觀察員,沒有成功,不過美國及日本首度公開投票支援。馬英九上臺後,兩岸關係改善,在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前提下,2009年大陸同意臺灣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當年大會舉行時間是5月19日,臺灣則是5月1日收到邀請函,之後每年大約都在三四月接到邀請函。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所有會員發出信函,將臺灣定位為“中國的一省”,此事于2011年5月由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披露出來。

  2016年,處於政黨輪替的臺灣很晚才拿到邀請函,引發諸多揣測。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臺灣自2009年起得以用“中華臺北”名義的觀察員身份參加WHA,“是在兩岸雙方均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做出的特殊安排”。2016年是臺灣第八度收到邀請函,體現大陸重視臺灣參與意願並予以安排,表達出繼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善意。他同時強調,如果往後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上述安排將難以為繼”。

  有分析認為,世衛組織去年仍向臺灣發出邀請,並在邀請函中加注一個中國的原則,那是因為當時蔡英文剛剛當選,大陸對她還處在“觀察”階段。現在民進黨當局上臺近一年,仍然拒絕接受被大陸視為兩岸關係發展基礎的“九二共識”,臺灣出席世衛大會“可能無望”。“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日前表示,臺灣無法出席,“已是圈內普遍看法”。

  面對這樣的局面,綠營又開始唱起“不想出席”的老調。“臺灣醫界聯盟”董事長吳樹民稱,以去年國際民航組織的經驗,今年收到世衛大會邀請函的可能性很低,“而以一中原則屈辱的方式參與,還不如不參加”。他揚言,“沒收到邀請函並不是壞事,反而更可以有一個目標努力,就是以‘臺灣’名義,正式申請成為世衛會員”。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稱,臺灣的國際參與固然重要,但如果每次都要以“中國一省”的名義出席,“連臺灣兩個字都不敢講,不知道參與的意義何在?”有評論説,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丟失了一個“邦交國”,被遷走一個代表處,還有幾個“友邦”岌岌可危,國際刑警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都參加不上,現在連世衛大會也如此,請問臺灣真的有那麼多“外交資源”可以浪費嗎?【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下一頁:臺當局聲稱:不能接受世衛大會邀請函注一中原則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