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范麗青:兩岸和平紅利讓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共蒙其利

2014年12月31日 10:3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台灣網 扶海濤 攝)

  台灣網12月31日北京消息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范麗青今天上午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首先是和平紅利。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臺獨”不斷挑釁製造的緊張動蕩,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兩岸關係與臺海地區保持了和平穩定,為兩岸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鋪平道路,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共蒙其利。

  國臺辦今天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臺灣島內一直蔓延著一種論調,認為兩岸交流合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集中于島內的特權階級,請問國臺辦對此有何看法?

  范麗青在回答時指出,對於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全面客觀地看待。

  范麗青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首先是和平紅利。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擺脫了“臺獨”不斷挑釁製造的緊張動蕩,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兩岸關係與臺海地區保持了和平穩定,為兩岸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鋪平道路,兩岸同胞和國際社會共蒙其利。

  其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紅利是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兩岸同胞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兩岸交流合作也因此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堅定支援,6年多來從未改變。

  比如,2008年以來,兩會簽署了21項協議,涉及兩岸“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岸經濟合作、食品安全、農産品檢驗檢疫、智慧財産權保護、醫藥衛生、核電安全、氣象、地震監測、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等一系列事關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合作。這些協議的執行與落實,便利了兩岸民眾交往,深化了兩岸互利互惠,面向的是社會各個領域,受益的是兩岸社會大眾。

  在經濟合作方面,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每年往來兩岸的數百萬民眾都能享受到快捷便利;ECFA及早收計劃促進了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兩岸貿易、投資、産業合作向縱深推進,開拓了市場,增加了就業,特別在近年來全球經濟下滑、歐美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兩岸經濟合作有效發揮了“推進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對臺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産生了良好效益。佔臺灣企業總數97.6%的臺灣中小企業,大多數都能從中受益。大陸陸續對臺灣30多種農漁産品進口實施零關稅,各地每年舉辦數十場大型臺灣産品展銷活動,促進了臺灣農漁産品和中小企業産品對大陸出口的快速增長,據大陸海關統計,2014年前11個月,大陸自臺灣進口農漁産品達5.38億美元,是2008年全年進口的3倍。

  在兩岸人員往來方面,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自2008年7月開放以來,拉動了臺灣內需市場和相關上下游産業發展,給交通、旅舍、餐飲、商業等眾多行業帶來機會和效益。據臺灣有關部門統計,2013年大陸赴臺遊客總數為287.47萬人次,為臺灣帶去約1576億新台幣的收入。2014年全年大陸游客可望達到335萬人次,預計將創造超過1600億新台幣的效益。大家也許都記得兩年前就有臺灣媒體報道,日月潭畔賣茶葉蛋的老阿婆一天就能賣出五、六千顆茶葉蛋,還有像鳳梨酥、太陽餅,這些臺灣特産作為伴手禮,深受大陸游客熱捧,經營這些特産的臺灣中小業者都享受到了兩岸交流發展的紅利。

  兩岸其他方面的合作,可以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為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生效執行5年來,兩岸警方合作打擊曾列臺灣“十大民怨”之首的電信詐騙案件1萬餘起,抓獲嫌疑人5700多人,島內電信詐騙數量下降超過40%,大陸方面的電信詐騙案也大幅下降,有效打擊了跨兩岸的犯罪活動,保護了兩岸各階層人民的合法權益。

  范麗青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更重要的,也是我們最看重的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擴大兩岸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增進兩岸互信,求同化異,共創雙贏;有利於兩岸同胞增進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拉近心理距離,實現心靈契合;有利於兩岸同胞凝聚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力量,攜手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范麗青最後強調,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我們願意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實現互利雙贏,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增進福祉。對於臺灣各界的意見,我們十分重視,將進一步深入了解臺灣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的現實需要,盡最大可能把好事做好。(台灣網 王思羽)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