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見聞  >   正文

布鞋院士李小文遺願喪事從簡不辦追悼會

2015年01月11日 07:0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去年4月網上流傳著李小文院士光腳穿布鞋給學生作報告的照片。資料圖片

  北師大地遙學院在大廳的電視螢幕上打出悼念李 小文的字樣。 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

  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

  “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

  享年67歲 遺願喪事從簡不辦追悼會 16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因為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布鞋院士”、“掃地僧”的稱呼在網路上迅速流傳開來。昨天下午,噩耗傳來,這名莫測高深的“掃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現場

  北師大貼訃告悼念李小文

  昨晚7點半,京華時報記者來到李小文院士此前工作過的北師大遙感與地理科學學院,一層大廳電視螢幕上顯示著“沉痛悼念李小文先生”的字樣,科學樓裏墻壁通知欄上張貼著一張訃告。訃告顯示,李小文因病醫治無效,于昨天下午1點05分在北京逝世,遵照他本人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李小文遺體告別儀式定於1月16日上午10點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記者從學院辦公室了解到,得知李小文教授逝世的消息後,陸續有他生前的學生、同事和朋友聯繫學校,諮詢屆時前往送行並呈送輓聯、花圈的事宜,到時前往送行的人員可到北師大西門或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統一乘車前往。“除了16日的遺體告別儀式,學生們目前可通過網上悼念的方式追思李先生。”

  □追憶

  學生:他就像一名普通的老爺爺

  昨天是週六,學院實驗室的學生本來就不多,聽到李老師的事,氣氛一下變得特別沉重。直到晚上8點多,研二的李亞惠説話還有些哽咽。李亞惠説,自己是從吉林大學考到北師大的,第一次見李老師時心裏特別發怵,擔心李老師名氣這麼大,學術這麼厲害,會不會不好接觸。結果,不光是郵件及時回復,見面李老師也絲毫沒有架子,而是笑呵呵的,很關心她的研究興趣。

  “每次見面,李老師都會問我最近怎麼樣,錢夠不夠花,學校給的補助夠不夠,問的都是父母才會問的問題。”北師大地理學與地理資訊系統碩士研究生周壯説,李老師不止一次叮囑他有困難一定要告訴他。由於周壯是跨專業考的,李老師還給了周壯很多關於遙感的教材和參考書。

  對於“布鞋院士”的稱呼,李亞惠稱,北師大同學們私下都不會以這個稱呼李老師。“布鞋院士這樣的説法都是不了解李老師的人才會討論的,在我們眼中他就是李老師。李老師本人特別低調,他也不是為了上課才改變穿著的。他平時就是那樣的打扮。這個稱呼與他低調的為人不符。”李亞惠説,她最後一次見到李老師是前一陣子往李老師家中送資料時。她説,李老師就住在學校家屬樓,房子不大,裝修也非常簡單。客廳除了沙發、書桌並沒有多餘的陳設。

  儘管李小文院士在學術領域聲名遠播,但碰到自己感興趣的會議他也一定會去參加。周壯説,有一次一個學生組織的報告會,李老師卻出現在了現場。

  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學生回憶,在學院樓裏,經常能看到李老師,他就像一個很普通的“老爺爺”,穿著布鞋,拿著小布兜走來走去,非常不起眼,“就像那種掃地僧給我們的感覺”,這樣一位泰斗級的院士如此低調樸素,非常令人敬佩。

  昨晚,北師大地遙學院負責人表示,李小文院士的家人不希望給大家添麻煩,所以一切喪事從簡。

  □人物

  李小文離世世間再無“掃地僧”

  拒絕媒體採訪希望能“冷一冷”

  在2014年以前,李小文和他的科研團隊一樣不為人所知。2014年4月,一張課堂上課的照片在網路走紅。照片中的老人蓄著鬍鬚、髮型淩亂、沒穿襪子、腳蹬布鞋,且蹺著二郎腿。此人正是李小文,照片是他作報告時被學生拍攝並放到社交網路上的。不少網友覺得李小文不像是在作科研報告,而像是在作脫貧報告。就是現實版的天龍八部裏的“掃地僧”——功夫高深卻貌不出眾。“布鞋院士”的稱呼由此得來。

  照片在網路走紅後,面對媒體的採訪要求,李小文只是簡單地回應:“感謝網友”、希望“冷一冷”,“等這波熱點過去”。

  李小文最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不久前北師大舉辦的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評選,他以高票當選,但卻因為身體原因未能出席1月7日舉辦的頒獎禮。頒獎詞中如此寫道:當眾聲喧嘩的網路將“布鞋院士”的盛譽簇擁向你,你卻獨盼這熱潮退卻,安靜地做一輩子風輕雲淡的“技術宅男”。夢也科研,成就“20世紀80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的是你;酒裏乾坤,三杯兩盞淡酒間與學生趣談詩書武俠的,也是你。還是那雙布鞋——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你一蓑煙雨任平生!

  最愛金庸武俠自評像“令狐衝”

  李小文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16歲便考上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大)。1978年,李小文以中國科學院遙感所碩士研究生的身份,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留學。

  李小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美國期間,他一邊學習,一邊看小説。金庸的武俠小説是他的最愛,特別是《笑傲江湖》裏的令狐衝。“我覺得自己在性格上還是有點像令狐衝的。”李小文説。

  2004年,已是中科院院士的李小文回到母校電子科技大學。吸引李小文回到成都的一個原因,是當時國家批准依託中科院和北師大成立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小文在接受採訪時説,他回來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在成都建立起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分室,西部地區更需要遙感科學,特別是在應用方面大有作為。2012年,電子科大成立了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小文出任首任院長。如今,他仍帶著一批研究生。

  捐“長江學者”津貼成立助學金

  據成都電子科大新聞網刊載,早年李小文就捐出自己的鉅額獎金設立研究基金,用於獎勵和資助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激勵學生投身遙感事業。後來,李小文又將自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20萬津貼,捐出來作為種子基金,設立了遙感基礎研究基金。

  此外,為幫助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支援青年教師成長,他又捐贈出個人的“長江學者”獎勵津貼,以長女李謙的名字命名助學金。該項助學金按年評定,每年5至10人次,每人次1000至10000元不等。

  此外,年過六旬的李小文院士,還是科學網部落格中的活躍分子。在部落格中,李小文院士自稱“老邪”,他把博文分為生活點滴、歷史雜談、科網外傳、海外來鴻、課件科普、怪哉蟲兒幾個類別,有專業知識討論,學習心得分享,也有對時事熱點如馬航事件等的關注及評論。博文更新比較頻繁,幾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篇。大多數博文的閱讀量均上千次。

  京華時報記者張曉鴿潘珊菊

  >>簡歷

  李小文院士,四川人,1947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電腦工程碩士學位。

  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所長,北師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

  主持過多項863、重點基金、NASA基礎研究項目,是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應用”的首席科學家。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現任北師大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國內遙感領域泰斗級專家。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