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6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楊思萍)雲端、穿戴式裝置、物聯網……新科技浪潮一波接一波,匯聚成“資料經濟”新動能。臺灣“104資訊科技”進行資料庫探勘,截至今年,臺灣資料從業人口約4.1萬人,比兩年前大幅成長83%,預估3年後也就是2018年,臺灣資料人才需求將達10萬“大軍”,人才需求將成長1.5倍。
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長陳力孑介紹道,在新科技浪潮下,産業對資料工作者的需求逐年擴增,預計三年後全臺“資料人才”需求量將達10萬人。“資料人才”需求集中于七大産業、五大職缺。目前人才最稀少的是“資料科學家”,全臺僅有約1000人。最“多金”的是“領域專家”,目前年薪總額約175萬元新台幣。另外,非理工類人才最容易切入“資料分析師”職業。
臺“工研院”産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告訴導報記者,有別於“能源經濟”,“資料經濟”的特點是爆炸性成長、無地域性限制、開放使用和重復使用。他指出,2011年原有4家石油公司市值排名世界前十,到了2015年都遠遠滑落到十名開外。而2015年總市值排名前十中,共計有Apple、Google、微軟、IBM、臉書等五家公司從事與“資料經濟”有關的行業。他以保險行業舉例,如果能收集整合個人的用藥、看診、接種疫苗、保險諮詢等記錄,通過資料分析,就可以對其健康狀況、疾病風險進行評估。由此,保險公司可混搭多元資料服務,衍生創新服務。
在104資訊科技集團工作的李政崇,也是一名資料工作者,他的任務是給求職者提供更多的崗位推薦。例如求職者在網站中點開一個感興趣的崗位,就會自動連結出相似的或者讓求職者心動的崗位。此外,他還會根據一個企業招收的人才類型,建立人才模板,以供求職者和企業參考。李政崇説,“資料人才”講究的是團隊作業,有的人分析能力強,有的人專職硬體設備。所以,要成為一名“資料人才”,並不需要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