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專家解讀全會公報涉臺表述:重視臺灣民眾福祉

2015年10月30日 08: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29日在北京表示,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明確顯示大陸方面對臺灣人民的利益、對普通民眾福祉的重視和關注。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29日在北京閉幕。全會公報提及,要深化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兩位大陸涉臺問題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解讀這一表述釋放的資訊。

  殷存毅指出,臺灣發生“太陽花運動”,表明部分人對兩岸經濟合作有懷疑甚至持反對態度,大陸方面將通過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讓臺灣民眾“有感”,這與近年來大陸推行的重視“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及青年)對臺工作方針是一致的。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海研究》主編倪永傑指出,公報涉臺表述很簡短,但聚焦臺灣基層民眾與青年群體,表明大陸將和臺灣普通民眾分享“十三五”規劃帶來的機遇。通過把他們的前途命運與祖國大陸緊密相連,使他們真正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體力量。將創造更多共同利益造福兩岸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條件。

  公報中提到,要用互利共贏的方式來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對此,殷存毅表示,“互利共贏”是關鍵詞,是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

  他分析指出,近年來,臺灣有人士反映,在兩岸産業合作中,競爭大於合作。這種提法是否準確本身是個問題。但隨著大陸産業快速發展,原來臺灣産業技術上的優勢確實正在逐漸失去,再提“互利共贏”,表明大陸方面會基於“兩岸一家親”,在合作中給予臺灣産業界適當的關懷,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不能只談臺灣利益,不談大陸利益。

  “十二五”規劃中,在涉及兩岸關係部分,曾首次以一個章節進行闡釋,比“十一五”規劃中的兩岸論述詳細很多。殷存毅指出,十八屆五中全會重點討論“十三五”規劃,定下的説法和調子會反映在“十三五”規劃中。目前兩岸關係發展處於重要節點,大陸對臺政策將更有針對性,“十三五”很有可能再用獨立章節進行闡述。

  殷存毅説,“十三五”規劃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等建設,肯定會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對於臺灣普通民眾是否能更多享受到合作成果,我持樂觀態度。”(記者 鄭巧)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