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觀點評論  >   正文

港媒:馬當局要指導大陸憲政改革 可謂異想天開

2014年11月01日 15: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香港“中評社”31日專論文章,原題《臺策反陸生 背離兩岸交流大方向》,全文摘編如下:

  臺策反陸生影響到兩岸正常教育交流。臺灣有教育資源的先天優勢,而大陸有豐富生源,兩岸教育交流可謂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促進兩岸教育交流的深入發展。據統計,目前約有5700名陸生在臺就讀各類大學,臺灣有8000余名學生在大陸就讀。這一良好的教育交流局面得到了兩岸民眾的認可。可以説,兩岸教育交流不僅促進兩岸教育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而且更有利於兩岸青年一代相互有一個更為全面了解和認知,更能夠增強對彼此的理解,消除誤會,更進一步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和感情,更有利於兩岸未來的長遠發展。

  然而,面對赴臺正常求學的陸生,卻成了臺灣情資部門眼中的“獵物”,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策反,嚴重影響到陸生的人身安全、健康成長和學習生活,使兩岸教育交流變了味,嚴重影響到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的長遠發展,為兩岸在此領域的交流合作蒙上了陰影。臺情資部門的做法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面格格不入,正可謂反其道而行之,嚴重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氛圍,影響到兩岸政治互信。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建立更多的政治互信來加以維繫。張顯耀被炒作為“共諜”也好,陸生被策反也罷,此類事件之所以發生,從表面上看,只是個案,翻不起兩岸大局,但從深層次上講,可以看出兩岸政治互信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甚至講兩岸政治互信還很脆弱。近期,透過馬英九“雙十”講話,可以看出馬當局在把握時局上不夠清醒和準確。臺灣學運馬英九能夠旗幟鮮明地對之進行批判,而對香港的非法“佔中”,他卻要隔空指點,聲稱大力支援,這是何等的邏輯。大陸與臺灣堅守的是不同的社會制度,馬當局卻要指導大陸進行憲政改革,可謂異想天開;對於“習馬會”這一話題,大陸多次重申不適合在國際場合舉行,而馬當局卻還是不斷通過媒體喊話,力爭在APEC上實現“習馬會”。等等。

  香港非法“佔中”明顯就是外國敵對勢力在幕後操縱的違法活動,馬當局卻要大力支援,這是民主嗎?這是什麼心態?由此可見,臺當局對時局缺乏一個清晰而正確的判斷。或許馬當局受制于外部勢力及島內“臺獨”勢力影響,對在兩岸關係發展時局的研判上出現偏差,但靠主打的“兩岸牌”才使其得以穩住陣腳的馬當局,應該清楚“兩岸牌”對其的意義。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之路,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兩岸經貿、文化、人員交流交往漸入“深水區”。然而,相較于其他領域,兩岸政治交流卻止步不前,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政治交流成為兩岸交流的短板。臺當局奉行“只經不政”的交流政策,一觸及政治議題,臺當局可謂“談政色變”,避而遠之。這也難怪會有張顯耀案等事件的發生,表明兩岸政治互信的脆弱之處。

  大陸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善涉臺法律法規,依法規範和保障兩岸人民關係,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權益,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可以看出,大陸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將以法治的方式規範兩岸關係發展,用法律來捍衛一個中國原則,任何“臺獨”形式或方式都將得到法律的嚴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趨勢,任何勢力或政黨都無力改變這一歷史發展的潮流,背離了這一潮流,就是背離民心,必將遭到兩岸人民的懲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