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看臺絮語:臺商心態也需“轉型升級”

2017年04月28日 08:11: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據媒體報道,臺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近日在參加一個座談會時聲稱,30年來,臺商在大陸經濟成就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隨著大陸快速發展,臺商已失去資金、技術優勢,在面對經營新挑戰時,需回到臺灣或往“新南向”國家發展。

  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大陸商務部臺港澳司的統計,2016年全年,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3517個,同比上升18.7%,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9.6億美元,同比上升27.7%。也就是説,臺商對於大陸投資的熱情不僅沒有減少,還在繼續增加。

  不可否認,近些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部分臺商在大陸的經營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有三家知名臺資食品企業自2014年以來,營業收入已經持續3年下滑。然而,與此同時,呷哺呷哺火鍋自2011年以來,營業收入3年來連續增長,累計增幅46%。類似的還有,某臺資百貨在大陸的營業額下滑、門店數量不斷減少,與此同時,大潤發超市在大陸的營業額和門店數量卻一直在持續增長。

  為什麼有的臺企遇到了困難,而有的臺企卻能夠不斷成長?恐怕這與臺企的經營觀念和市場策略息息相關。

  早年間,大陸經濟發展水準落後於臺灣,當時臺商只要把他們的産品、服務推廣到大陸,自然就賺得盆滿缽滿。久而久之,臺商對大陸市場形成了一個俯視的態度,變得不關心大陸市場的需求狀況和消費者特點,因為在他們看來,消費者天然地喜歡臺商的産品和服務。

  但隨著大陸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陸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及對産品的需求層次都在不斷快速提升,臺商的産品和服務在大陸自然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這種情況下,如果臺商能夠改變過去俯視的態度,蹲下來認真傾聽大陸消費者的聲音,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創新升級産品、服務,就可繼續保持優勢。反之,如果某些臺商不思改變,産品、服務的迭代更新無法跟上大陸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那麼,其在大陸的營業額勢必不斷萎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如今大陸的改革開放正在為臺商提供越來越廣闊的空間,大陸市場給臺商的機會不會變少,只會增加。正如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所説,臺資企業在大陸仍然是大有可為的,大陸方面真誠地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作者為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