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觀點評論  >   正文

烏鎮峰會大家談:網路治理的“中國方案”何以被讚

2015年12月18日 15:11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16日上午,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強調網際網路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

  習近平的講話可用“一二三四五”來概括。一個目標,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造福人民;兩大支點,現有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各種網路問題已是全球公害;三大戰略是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四項原則,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五點主張分別是,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構建網際網路治理體系。

  縱觀這些論斷,既高屋建瓴,也直抵現實;既有宏大目標,也有具體措施。這是作為網際網路大國,也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東道主,中國所發出的響亮聲音,所表達出的價值坐標。

  有外媒説,這是習近平就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方案和願景。也有外媒評價,習近平提到將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援來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網路環境,共同推動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用網際網路帶來的發展機遇,這充分展現出中國的大國風範。

  誠然,無論中國方案還是中國立場,都表明在網際網路發展上,中國不會關起門來搞建設,不會抽離於世界發展潮流;也表明中國願意承擔更大責任,推動世界網際網路進一步發展。從習近平的講話也可以看出,中國願意在治理網際網路方面定義規則,並致力於重建秩序。相關規則,並不是由中國説了算,而是與各國形成更多價值共識之後的規則。有規則,才有秩序。規則不定義,新秩序難確立。

  有外媒認為,此次習近平主席演講中提到願同各國一道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這無疑都表示了中國要從網際網路大國發展成為網際網路強國的決心。從中國方面講,制定規則,有利於中國成為網際網路強國。但從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看,制定規則也是推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必由之路。

  毋庸諱言,世界範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智慧財産權、網路犯罪等時有發生,網路監聽、網路攻擊、網路恐怖主義活動已是無法回避的事實。解決這些問題,離不了規則構建。

  再真摯的建議,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接受;再富有建設性的規則,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認同。比如網路主權就是如此。多年來,一些西方國家始終有不同看法。其實,有不同聲音不可怕,可逐漸求同存異;有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可怕,只要不斷取得利益交集。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網路治理體系到了必須構建的時候了,規則也到了必須制定的時候了。誰都無法否認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容否認的。有了這一前提,或者説認可這一前提,就能形成共識、擴大共識。比如,網路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應該攜手努力,共同遏制資訊技術濫用,反對網路監聽和網路攻擊,反對網路空間軍備競賽。

  目前,整個國際社會,還沒有公認的網路空間國際公約,也沒有為各國所共同接受的治理體系。正因如此,國際網路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意義正在於此;在這種時代宏大命題中,習近平的講話就更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

  一言以蔽之,中國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就是希望搭建全球網際網路共用共治的一個平臺,共同推動網際網路健康發展。而習近平的講話,為研究制定全球網際網路治理規則,使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提供了可深思可探討的中國版本。(蘇秦)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