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觀點評論  >   正文

烏鎮峰會專家談:中國網際網路模式惠及整個世界特約

2015年12月14日 14:45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即將在烏鎮舉辦,本次網路峰會是世界各國網際網路治理和産業的一次盛會,包括8個國家領導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際網路領軍企業代表和世界各國2000多位嘉賓都將做客中國。同時,本次峰會也是向世界展現中國網際網路成就,建立由我們倡導的“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網際網路治理新思維的平臺,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到會致辭。

  黨的十八大以來,網際網路産業與資訊化發展已上升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以習總書記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人才培養、政策支援、掌握創新技術、協調資訊安全與發展、網路空間法治化、加強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都給予充分支援。特別是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成立後,將建設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與黨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反映出建設網路強國的時代緊迫性和國民的共同意願。

  在經濟層面,政府將建設“網際網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網際網路作為新工業革命的核心地位。特別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經濟驅動要素由傳統的製造業、房地産等向創新驅動加速轉變。傳統産業的網際網路+工業4.0轉型,既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也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期。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激發全體國民的創業和創新基因。中國企業已經在世界前二十大網際網路公司中佔據半壁江山。以雲存儲、大數據、物聯網、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新産業模式全面進入到國民日常生活,“網際網路化”業已成為提高國民生活水準和經濟轉型的風向標。我國網際網路技術與經濟的發展,讓國民直接獲得了時代紅利。

  在政府治理層面,網際網路也成為政務公開、百姓辦事、輿論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渠道。我國各級政府在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上開設了二十多萬個政務系統,“兩微一端”已經成為我國國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梁。網際網路在我國政府職能轉型中,已經起到良好的示範和指引性作用,政務系統的網路化,讓全體國民直接獲得了資訊化紅利。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際網路作為一個新事物,在一國國內,網路安全與網路犯罪伴與網際網路紅利如影隨形;在國際,還有個別國家濫用網路優勢地位和網路話語權,去攻擊和影響其他國家。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網路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但網路絕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要維護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中國一直以來就是網路駭客等攻擊的對象,我們通過多年實踐積累了大量經驗,在網路安全應對與法治化方面逐漸形成了“中國模式”,其本質就是“網路安全與資訊化是一體之兩翼”,統籌協調好“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與“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問題。

  網際網路本質就是“互聯互通”,網路在國家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避免事實,這也給國際合作和謀求共贏提供了足夠大的空間和平臺。這次烏鎮峰會的意義,就是為了達成共識,減少分歧,不搞對抗和介紹經驗,以“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態度去面對各國網路發展中所遇見的共同性問題,最終構建起惠及全世界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世界人民一起分享網路發展帶來的紅利。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