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媒:“萬年青盆景”比起翠玉白菜 乾隆更愛它

2016年07月21日 14:01: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清萬年青盆景。 圖/臺灣《聯合報》記者翻攝自臺北故宮文物月刊

  清萬年青盆景。(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談到臺北故宮寶物,多數人只想到翠玉白菜、肉形石或富春山居圖。其實臺北故宮珍藏70萬件文物,許多珍貴寶物迄今還未輪到展示機會。臺北故宮文物月刊本月滿400期,推出特輯“百珍集萃”,挑選100件觀眾較陌生的故宮文物,介紹給讀者。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曾任故宮文物月刊主編。她主編第300期時,開闢“每月一寶”專欄,介紹臺北故宮內具明星相、知名度卻還不足的文物,希望開發翠玉白菜以外的人氣寶物。這些文物成為這期臺北故宮新100寶物的基礎。

  這100件文物包括書法、繪畫、圖書文獻、玉器、銅器、瓷器、珍玩等,由各領域的臺北故宮研究員,根據稀有性、藝術、歷史與人氣等原則選出。

  清代流行裝飾性的人造植物盆景,運用各種玉材模擬真的植物種在花盆裏。此次“百珍集萃”選出和翠玉白菜係出同門的“萬年青盆景”,以青金石、碧玉和色彩質感近似寶石的玻璃製成。萬年青盆景有“長青不凋、萬載清平”的象徵意涵,深為乾隆皇所喜,當年在清宮的地位,遠遠高過翠玉白菜。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親筆供詞,也在此次“百珍集萃”之列。馮明珠表示,這份供詞並非清宮舊藏,而是攻破太平天國的湘軍首領曾國藩後代,捐給臺北故宮的“祖産”。

  李秀成被俘後,在曾國藩審訊下寫了5萬字供詞。但他的供詞令曾國藩不滿,刪改重寫後再送給清廷,原稿存于曾家。抗戰逃難時,曾家後代沒帶任何金銀珠寶,卻帶走曾國藩所有文獻史料。1962年,來臺定居的曾氏後人曾約農,將李秀成供詞原稿捐贈臺北故宮。

  另一件文獻“袁世凱賀隆裕太后壽國書”,同樣深具歷史意義。隆裕太后是頒發退位詔書、結束清廷296年統治的代表人物。她退位後依據“清室優待條例”,暫居紫禁城。

  1913年隆裕太后誕辰日,袁世凱派秘書長呈遞國書,以“大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身份致書“大清隆裕太后陛下”,見證民初新舊政權同時並存的特殊歷史時刻。

袁世凱賀隆裕太后壽國書。 圖/臺灣《聯合報》翻攝自臺北故宮文物月刊

袁世凱賀隆裕太后壽國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