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抗戰老軍人”紅色綬帶、頸係學生們敬獻的紅領巾,幾位已過鮐背之年的抗戰老兵,向兩岸三地千名師生講述著烽火歲月里民族的苦難與輝煌。
由香港大中華會和黃埔軍校同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愛我中華 尋訪歷史”大課堂活動,2日在北京愛迪學校舉行。
曾參加過中條山戰役的黃埔15期同學趙爾謙已93歲,由他的孫子為大家轉述當年參加抗戰的故事。講至激動處,趙爾謙激動地自己拿過話筒說道:“抗戰不勝利,決不可回家,不做亡國奴!”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黃埔19期的李熙宗接連朗誦了《我們都是神槍手》《上前線去》兩首歌詞。他說:“這是那個年代我們年輕人的流行歌曲。希望舉辦這個活動讓年輕人不忘國恥,牢記抗戰精神,為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共同努力。”
黃埔18期趙廷楠和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佟麟閣將軍之子佟兵也分別講述了自己和父輩浴血抗戰的事跡。
講述活動前,大課堂播放了一段黃埔軍校紀錄片,隨後全場起立,為抗戰先烈默哀。
香港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表示,英雄的中國抗戰軍人大多已經作古,仍然健在的也已垂垂老矣,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為後代留下一些不能忘記的紀念。
來自臺北現在北京就讀高一的曾致誠說,在臺灣時年紀還小不太懂這段歷史,到北京後才慢慢聽老師講了國共合作抗日和中華民族抗日的慘痛歷史。“作為臺灣人,我很願意和兩岸的年輕人分享這難得的感受,帶動更多的同齡人去回顧這段歷史。”
老兵入場時,來自香港的陳靖彤和同學們集體起立歡呼,掌聲如雷鳴一般。“太激動了。”她說,這是第一次在現場聽老兵口述歷史,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在大課堂里,聽這樣的歷史故事。
[ 責任編輯:楊健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