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陳雯:給兩岸民族民間舞蹈係個“情人袋”

2015年04月16日 15:12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是什麼促使她在大陸高校首開臺灣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課?她以臺灣少數民族歌舞為素材創作的舞蹈是何“調調”?她為什麼熱衷於促進兩岸舞者的交流——

  陳雯:給兩岸民族民間舞蹈係個“情人袋”

  第一堂臺灣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課

  雖然是臺灣籍,但陳雯第一次在臺灣看到真正的臺灣少數民族舞蹈還是“被震住了”——“我家住在都蘭村,在山的那一邊,山的那一邊有棵大樹,就是我的家……”2012年,身為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係副主任的陳雯,應邀參加臺灣少數民族豐年祭,並在阿美族聚居的都蘭村住下。打小就開始跳舞的陳雯一下就愛上了這種有著艷麗服飾和強大感染力的舞蹈。“你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裏能夠發現最樸素原始的美,與自然的融合、族人之間的和諧反映在他們的舞蹈裏”。

  回到大陸,臺灣少數民族舞蹈的動作與旋律一直在陳雯腦中縈繞,“這麼好的舞蹈和文化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2014年9月,在多方努力下,陳雯在福建師大的第一堂《臺灣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課程正式推出,開大陸高校之先河。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臺灣少數民族文化,陳雯專門播放了電影《賽德克巴萊》。紋面、彩虹橋、勇士舞等傳統的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得以生動呈現,一下就讓學生多了幾分親近和好奇。繼而由表及裏,逐漸深入到各族群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民族審美、人文精神等。而最讓學生期待的是,每介紹完一個族群的文化和舞蹈特點之後,陳雯都會手把手地領著學生們跳上一段,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一把臺灣少數民族舞蹈之美。

  《丟丟銅》的迴響

  從都蘭村回來不久,陳雯就給兩個阿美族的小姑娘寄去了跳芭蕾的足尖鞋。“這是我們的約定。”在都蘭村的時候,陳雯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不過這些年,年輕人外出到都市裏生活,長者漸漸老去,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同樣令人堪憂。

  去年,陳雯到臺北交流。一接到電話,花蓮的臺灣少數民族舞蹈老師葉老師就坐火車趕來找她。原來,不久前的“世界原住民國際日”,一個舞團穿著臺灣少數民族服裝,以臺灣少數民族舞曲為背景跳了一齣現代舞,因為場面熱鬧,現場招來不少人的追捧,可這卻讓葉老師對自己民族舞蹈的未來深感困惑。

  陳雯認為,任何一個少數民族的舞蹈都是來自本民族的日常生活、勞作、習俗,如果只剩一張“皮”,而將其精神特質、文化內涵丟掉,就等於丟掉了根、失去了方向。和陳雯長談之後,葉老師回到花蓮,就著手創作了個部落舞劇,舞者都是當地的阿美族農民,舞劇裏充滿了祖輩原汁原味的舞蹈文化元素。

  更讓葉老師喜出望外的是,臺灣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正在大陸傳播。去年,由陳雯編導的歌舞《丟丟銅》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我們的中國夢五月的鮮花》主題晚會。作品以惠安女和阿美族小夥子的愛情為主線,採用了臺灣阿美族的竹竿舞和閩南南音的四寶,阿美族的語言、歌唱以及悠揚的口簧琴聲貫穿始末。結束時,小夥子把象徵阿美族人愛情標誌的情人袋挂到了惠安姑娘的身上。

  大陸民族民間舞蹈在臺灣

  只要是美好的東西一定是相通的,並且會相互欣賞、傳播。除了把臺灣少數民族舞蹈引進高校,這幾年,陳雯還一直致力於把大陸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推介到臺灣。陳雯至今還清晰地記得7年前在臺灣交流時,她看到一個8歲小孩的筆記裏,居然寫滿了大陸各個民族的舞蹈音樂特點、風俗習慣等。陳雯説:“臺灣老師們將民族文化意識滲透到教學中,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陳雯告訴記者,由於臺灣少子化現象嚴重,生源有限,這些臺灣老師都非常珍惜每一個孩子,並極盡所能為其創造學習條件。去年,臺北藝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陳玟陵老師在帶隊來大陸學習的前幾天父親突然去世,但為了兌現給老師和孩子的承諾,她毅然決定先將父親遺體放入冰棺,等交流回來再處理父親的後事。

  “這樣的事太多了。”陳雯説,看到臺灣同行對大陸民族民間舞的熱愛,自己沒有理由不協助。除了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料外,她還多次呼籲,希望在政策層面推動兩岸民族民間舞蹈的交流。她常常會想起那個臺灣孩子的筆電。“其實,我們民族舞蹈的一招一式,不就是向臺灣同胞傳播大陸民族民間文化的一個美好的載體嗎?”陳雯説。(記者 陳夢婕)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