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後ECFA時代廈門猜想:從零關稅到零距離

2017年06月09日 15:11:27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字號:    

  廈門、臺灣,一水之隔。

  當兩岸邁入ECFA時代,當兩岸貿易零關稅啟動倒計時、大陸游客自由行開始佈局,廈門,要怎麼和臺灣對接,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十年”?臺商投資廈門,哪些産業是可以吸金的?這裡,我們不妨做一些大膽的猜想。

  旅遊 打造財源滾滾的休閒遊

  旅遊,講究的是“人無我有”。廈臺間,閩南風情,絕對原汁原味。因此,打造一條閩颱風情主題線路,集中包裝一起推介,可以吸引大陸北方,甚至是各國遊客。

  在日前召開的海峽論壇上,臺灣中評社記者康子仁第一次來到廈門。回去後,他對中山路嘖嘖稱奇,因為,在那裏,他看到了“臺灣符號”——— 騎樓建築。這些建築,能喚起兒時記憶。

  同樣的建築風格,在金門、臺灣本島處處可見。騎樓下,是清一色的購物小店,炎炎夏日走在其間,不見風吹日曬。渴了,來兩杯冷飲;累了,走進開著空調的小店納涼。

  如果這時,店裏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會更讓人流連忘返。比如:幾乎失傳的廈門珠繡拖鞋,經過改良,或許已經變成時尚靚妹腳上的珠繡涼鞋;本已沒落的廈門手繪紙扇,經過兩岸創意達人的加工,手繪扇有了更多的現代元素,讓經過的“老外”大呼“很中國、很時尚”;廈門的紡織手繪産業發達,手繪包、手繪T、手繪絲巾、手繪鞋、手繪帽,若加入閩南元素、臺灣元素加以設計,也會讓人眼前一亮;臺灣的琉璃,聞名遠近,串一串琉璃珠手鍊,或是買上一兩個琉璃工藝當擺設,會讓朋友交口稱讚;手工皂,也讓臺灣人做出了令人叫絕的花樣,好看又不貴,是送給親朋的絕佳禮品;創意玩具,結實又耐用,雖然開價都在千元左右,但是物超所值,比起上學前班的費用,還是省一些……此外,迷人的海灘、下飯的醬油水海鮮、清涼的檳榔西施,從廈門到臺灣,這一路走來,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不過,在這檔行程裏,可不能漏了夜市。臺北、臺中、高雄、臺南,都有獨具特色的夜市和小吃,開到淩晨兩三點,這種另類夜生活,走起來隨性又好玩,還能淘到好多“寶”哦!

  而將來,大陸客自由行一旦開放,外地遊客又能從廈門口岸進臺灣的話,還會催生出網路 “旅遊産業聯盟”。可以讓兩岸的商家都來加盟這張兩岸旅遊網,背包客則可以在網上訂酒店、民宿、機票,業者甚至可以自由組合幾條特色背包線路,讓散客自己下單,吃住遊娛購遍地開花。

  這樣,遊客既可以輕鬆出遊,臺灣的中小業者也可以受惠。

  這樣的旅遊,才是真正的休閒風情遊,而不是景點遊!

  農業 農産和農民一起“登陸”賺錢

  一朵蓮花,臺灣人變出七種顏色,釀出七種口味的蜂蜜;一粒小麥,臺灣人能打造出一個小鎮特色遊,細緻到體驗小麥做成餅的全過程。臺灣的精緻農業,處處讓人驚嘆。

  近日,在一個兩岸經貿交流群上,有大陸西部的農産經營者,發佈了關於花生收購的訊息。筆者與其一番閒聊下來,發現西部農業有其地廣、物豐的特性,卻是粗放經營,利潤微薄。得知臺灣農業的精緻化程度,這位農産經營者十分高興,表示要到臺灣考察,對自己的農場進行改造升級。

  其實,大陸對農技的需求是個市場。筆者曾隨臺灣記者一起走訪過廈門一家大米基地,走完行程,比對臺灣的大米農場,大家的感覺是:大陸不缺資金,也不缺土地,缺的,就是想法和創意。

  我們也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辦一個農業講習團?請一組臺灣的農業技術專家,把臺灣的精緻農業經驗,製成教習大綱,到廈門開課,讓大陸南北方的農産經營者都到廈門 “取經”。甚至,這批農技專家可以組成臺灣專家團,到各個農場進行實地講演,為大陸的農業基地“量身定做”合理的精緻化規劃,幫助企業轉型升級。

  而即將“登陸”的虱目魚、石斑魚、鮪魚、秋刀魚、烏魚、金槍魚等,將大大豐富大陸的食材市場。怎麼把這些臺灣特色的食材轉化為“食財”呢?是否可以打造一個海産轉机市場,臺灣海産上岸後就地處理,或轉机、或上市,利用廈臺便捷快速的海上運輸,爭取時間,保持海産的新鮮度。

  將來,甚至可以兩岸合作在廈門建起農産品二次加工市場,把南方農産二次加工後,到北方上市。而廈大、集大的文創基地,可以為産品包裝貢獻創意,也可藉此培養廈門自己的文創人才,為將來的文創産業化打下基礎。

  影視 華人文化圈造星運動

  臺灣的娛樂文化,比大陸發展更迅猛。如果能運用臺灣經驗,在整個世界的 “筷子文化圈”裏共同造星,創造一個閩南語文化的強盛時代,豈不妙哉。

  在一次座談會上,臺灣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提出,要打造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這一全新命題。其實,就廈門而言,完全可以與臺灣對接,打造有閩南特色的中華文化,形成産業鏈,進攻東南亞市場。

  《海角七號》的成功,是一個範本。閩南人樸實、閒淡,有點“愛拼”的狠勁,也不乏“愛笑”的喜感,在這種共性下,一些民間題材的小劇本,會大受歡迎,也更容易得到認同。“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周星馳的成功,不就是因為挖掘出了香港小市民的市井性?

  而目前已經上星的衛視頻道,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如果砸下血本,利用兩岸的娛樂資源,把節目包裝得更時尚、更有看頭、更具閩南文化特色,一定能衝擊大陸廣大的娛樂市場,跟“愛唱才會贏”這樣的娛樂節目一拼高下。

  服務 連鎖業大有可為

  在臺灣,最大的連鎖便利店有“7-11”,他們的服務細微到代繳水電、電話費。這種生活保姆式的服務,正是大陸服務業所欠缺的。相對地,臺灣很小,一家連鎖店在全島開個兩三百家分店,已經不得了。而放在大陸,這個數字要翻好幾番。

  因此,廈門完全可以利用會展的優勢,承接兩岸服務業的對接。甚至推動大陸中小業者的加盟,讓這種便民式商店在廈門各區,乃至大陸二三級城市遍地開花。

  而這些連鎖便利店,也是承接臺灣商品的絕佳載體。臺灣水果、臺灣食品、臺灣文創産品,都可以利用這個通路行銷全大陸。這樣,既方便了大陸人,也讓兩岸一起賺了錢。

  其實,ECFA這個題很大,林林總總,筆者無法一一盡述。只待有心人慢慢破題,為“兩岸一起賺世界的錢”這一好文章,錦上添花。(記者 林靖東)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陳佳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