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專家熱論兩岸“從競爭走向合作”戰略模式

時間:2010-07-09 09:15   來源:中新網

   首屆兩岸競爭力論壇于8日在以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州開講,來自200余名兩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專家學者圍繞兩岸競爭力、區域競爭力、産業競爭力等議題開展討論,其中兩岸“從競爭走向合作”戰略模式在論壇上被多次提及,得到與會人員一致共識。

  在論壇上,來自臺灣的專家們不僅從經濟發展角度對擴大兩岸經貿交流建言獻策,還分析了當前兩岸關係與大中華歷史發展趨勢有機結合,指出兩岸擴大互利互惠、充分實現共贏的歷史必然性。由此,更為在ECFA簽署後兩岸開展更為深入的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更為堅實有力的理論依據。

  臺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暨政治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黃清賢説,自1949年至1978年,兩岸關係處於內部國共內戰,外部美蘇冷戰的結構中,雙方充滿敵意,欲消滅對方;大陸改革開放30年間,兩岸關係有所緩合,友好往來日益增多,雖未達成各項共識,但原先劍拔弩張的關係已朝著競爭戰略轉移,形成洛克文化特徵;在當前新時期中,兩岸領導人正越來越重視加強相互間合作以求同存異謀共贏,雙方並肩商討未來大計的積極交流日益頻繁。

  黃清賢進而總結道:“兩岸這幾十年來的關係變遷實際仍是“品質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運動,遵照這樣的定律繼續發展,兩岸走向合作的前景樂觀可期。”

  而臺灣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與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則在分析兩岸關係衍變的基礎上,更為詳實地規劃出了兩岸由競爭至合作的具體戰略模式操作。他堅信兩岸可在文化同源、族群同脈的中華民族統一性號召下進行由合作到競爭的轉換,由此形成兩點大方向:

  一是確立中華經濟圈的市場獨佔與壟斷。將兩岸四地,陸臺港澳列為中華經濟圈,在區域上形成經濟結盟之勢,以發揮在亞洲的市場獨佔地位。

  二是建立海西開發區的經濟合作與聯盟。利用福建省與臺灣一海之隔的地理條件,搭建大陸內陸腹地與臺灣的經濟聯繫橋梁,海西開發區的經濟建設是陸臺經濟合作的先行試點,若能妥善規劃,必將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新契機。(詹托榮 鄭蕾)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