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新課綱再次凸顯民進黨“隱性臺獨”路線

2017年07月15日 08:46:13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近期,臺灣“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不斷被曝光,繼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之後,新課綱草案又不提《開羅宣言》,掀起島內外的爭議,也掀起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浪潮。從新課綱草案的內容來看,繼承了民進黨當局“隱性臺獨”的一貫路線,通過“去中國化”的教育,在青年群體中宣揚“臺獨”理念。

  “去中國化”教育肇始於李登輝時期,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臺獨”勢力對此已經駕輕就熟。“去中國化”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歷史教育中“臺灣中心論”、“臺灣地位未定論”等概念的建構,割裂大陸與臺灣的聯繫,否定臺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服務“臺獨”。

  “去中國化”教育的一大特點強調“臺灣中心論”,歷史教育以臺灣為中心。上世紀九十年代,杜正勝提出同心圓史觀,以地理上的臺灣為中心,在歷史教育中,把臺灣、“中國”、世界分為三圈,臺灣為中心,中圈是“中國”,外圈則是世界。

  李登輝時期開始,同心圓史觀已經佔據了島內歷史教育的主流話語權。基於同心圓史觀的歷史教育,臺灣作為一個特定的地理概念,不管島上曾經歷過什麼事件、駐留過什麼人,都是過客。不管是荷蘭殖民、鄭成功收復臺灣還是日本殖民,都是在臺灣島上發生的歷史事件。不管是荷蘭、日本的殖民政權,還是清朝的管轄,都是“外來政權”的統治。這樣,就完成了以臺灣為中心的建構,切斷大陸和臺灣的歷史聯繫,把大陸置於和日本、荷蘭一樣的地位。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劃分,本身已經落入“臺獨”的話語陷阱。

  同心圓史觀通過地理概念上的分割,割裂臺灣與大陸在語言、文化、民族、血緣上的聯繫。事實上,不管是普通話、閩南語還是客家語,均來源於大陸,臺灣的福佬文化來源於大陸,臺灣人口的主體部分也來自於大陸。更何況,已有考古成果表明,臺灣在地裏上曾經與大陸相連。因此,從歷史教育的角度而言,單獨從地理因素來劃定臺灣中心並沒有任何意義,同心圓史觀只不過是政治操作的需要而已,如果中國史是東亞史的邏輯成立,那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也是毋庸置疑的。

[責任編輯:郭碧娟]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