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被斷交”後擬報復大陸 臺媒:重演兩岸動蕩迴圈

2017年06月16日 10:38: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台灣網6月16日訊  巴拿馬13日宣佈與大陸建交,並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蔡英文當局惱羞成怒,昨天(15日)傳出將祭出一系列“報復措施”。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昨日島內相關黨政人士稱,臺灣會全面性更細緻地檢討兩岸政策及措施,擬從嚴審大陸官員赴臺做起;此外,陸生納保政策也可能會再評估,並揚言“要讓對方有感”。臺媒擔憂地表示,蔡當局選擇以對抗出發、持續不願正視兩岸問題的結果,可能讓緊張的兩岸情勢更加惡化,而蔡當局也將無法突破陳水扁時代的兩岸迴圈。

  揚言要採取反制措施讓大陸“有感”

  綜合臺媒報道,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15日強硬表示,大陸過去一年對臺採取單方限縮作為,造成兩岸交流失衡。臺當局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檢討兩岸事務各面向的政策、措施與相關規定,具體做法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隨時檢討調整兩岸人員往來交流措施。至於陸生納保,尊重“立法院”的審議進度。

  民進黨祕書長洪耀福宣稱,馬英九任內8年,對大陸人士赴臺實在是太寬鬆,大陸各省市的學術單位在臺灣“穿門走戶,如入無人之境”,這是不正常現象;基於“安全與尊嚴”,應該嚴格審查。至於大陸媒體是不是也會檢討?洪耀福説,很多事情都應重新檢討。

  有關黨政人士則稱,大陸感受不到臺灣善意而“把門關小”,非常不對等,何況兩岸局勢現在如此糟糕,那麼就回歸到“互惠對等”原則。未來在人流管制上會有優先級,擬從加強大陸官員赴臺人流管制著手,包括陸生納保也可能再評估,“不管怎樣要讓對方有感”,不能讓大陸覺得臺灣軟弱。

  蔡當局欲“反制大陸”説法一齣便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表示“臺灣實力有比對岸強嗎,綠黨恩怨為什麼要拉臺灣人民下水”、 “小鼻子小眼睛就只會用小賤招 ”、“看看最新世界大學排名吧,還會有陸生要來臺灣嗎?”

  針對島內有關“大陸對臺採取人員往來限制及緊縮,導致兩岸交流太慢”傳言,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中指出,情況可能是事實,但原因完全是顛倒了黑白。不是大陸限制,而是“520”以來由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遭到了破壞,兩岸同胞交流合作的局面受到了衝擊,臺灣當局明裏暗里加大了對大陸人員赴臺的限制和臺灣同胞來大陸交流的管控。這些事實都是清楚的。

  有關中巴建交,馬曉光早在應詢時就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拿陸生納保作政策操作,陸生不屑

  再來看看陸生納保議題。自2011年9月首批學位陸生赴臺就讀後,就時不時會一躍成為臺灣輿論的焦點。馬英九執政時,臺當局原本要進行相關“修法”,實現讓陸生納入健保,但在民進黨和臺聯黨的強力反對下,此案終究沒能闖關成功。不僅如此,在綠營壓力下,臺當局彼時還為陸生專門制定了帶有嚴重歧視的所謂“三限六不”政策。而蔡英文上任後轉而推行陸生納保,更被指是一場政治算計。

  針對蔡當局擬對陸生納保“重新評估”,目前在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的大陸學生林楠受訪表示,陸生納保在目前在臺陸生眼裏看來,本就不是一種政策善意,現在要取消它,進行政策操作,更是太瞎了。

  林楠説,當初朝野“陸生三法”審查時,就沒有將陸生參加全民健保列入“三限六不”的限制範圍,其實就是預設它最終就是會開放的,只因陸生在臺只是停留身份,而非居留身份才一直沒有納保。

  他表示,將原本就應當要做的事情當成一種政策善意,是民進黨的高層搞不清楚狀況,民進黨當初決定考慮讓陸生納保,是以醫療人權的角度進行論述的,就是陸生與其他外籍生,都應享有醫療人權,而不是將它當成對大陸的善意。更何況,當初國民黨當局是以陸生每個月繳749元(新台幣,下同),臺當局“衛福部”補助500元保費,做為開放的方案,民進黨當局上來後卻要陸生繳交全額的1249元,陸生普遍不能接受。

  臺媒憂兩岸關係陷入陳水扁時代困境

  “臺當局怎會發出以兩岸關係去報復‘外交’挫折的訊息?”臺灣資深媒體人孫揚明為民進黨當局處理巴拿馬“斷交”的手法表示擔心。他在《聯合報》發文表示,回顧自1949年來的兩岸形勢當知,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的指導原則。只有兩岸關係和緩時,才有舒緩的“外交”空間;這一年來臺北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與國際刑警組織,就是因兩岸關係的變化而受阻,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事。

  他指出,2013年甘比亞與臺灣“斷交”案就是一個最好例子。甚至是甘比亞主動與臺灣“斷交”,大陸都不與之建交,硬是把甘比亞晾在一旁擺了兩年半。巴拿馬案,正好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兩岸關係事關臺海區域穩定,與“外交”二者之間的輕重與位階,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怎麼還會出現要檢討兩岸關係以應對大陸“外交攻勢”這種概念,真是要人為其政策品質捏把冷汗。

  針對蔡當局擬出手“反制大陸”,並務求讓大陸“有感”,臺灣《旺報》發文指出,選擇以對抗出發、持續不願正視兩岸問題的結果,可能讓緊張的兩岸情勢更加惡化,而蔡當局也將無法突破扁時代的兩岸迴圈。

  文章表示,“臺巴斷交”所意味的不僅僅是蔡當局“外交”政策失敗,兩岸政策調整更是有其必要性。但蔡當局以反制做為兩岸政策調整方向,及“不排除任何可能”的説法,無疑是向大陸挑釁,下半年兩岸關係實在難有樂觀空間。

  回顧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大多被視為凝聚支援者、轉移施政不力的解方,陳水扁時代雖提出“四不一沒有”論述,後來因施政不佳,拋出“一邊一國”論激化兩岸對立;而今蔡當局的“維持現狀”主張卻也面臨同樣困境,這是民進黨長期不正視兩岸問題的必然結果。

  文章指出,自巴拿馬“斷交”事件發生以來,蔡當局不斷導向是大陸在衝擊兩岸穩定的現狀,面對內外施政乏力的情況下,明年“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在即。陳水扁時代的兩岸對抗氛圍正逐漸形成,歷史也正在重演。眼下蔡當局毫不妥協卻又束手無策的兩岸現狀,已讓臺灣陷於進退維谷的困境中,而選擇冷靜反思抑或直接發起對抗、兩岸關係又是否重回對抗老路,全在當權者的一念之間。(台灣網 李寧)

  文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旺報》等媒體報道。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