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蔡英文失民心令"中國認同"創新高 臺媒: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2017年06月12日 13:12:26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 臺灣《中國時報》6月5日發表題為《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的社論稱,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這是糾結臺灣族群歧見乃至兩岸僵局的核心問題。這個核心之結,因為民調時間與方式的不同,竟然出現了一些極端的結果。

  2014年,臺大東亞民主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為27.2%,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民眾佔2.1%。但短短兩年過後,而且是在民進黨主場優勢下,“中國認同”卻逆轉上升。臺灣競爭力論壇2016年底民調發現,“中國認同”回升至52%,是其歷次調查的最高值。

  臺媒認為,該如何解讀這兩個矛盾的訊息?核心概念是“時間”。身份認同會隨時間及社會事件、政治趨勢而變動。

  文章稱,臺灣人希望當家做主,是脫離日本統治後就有的企盼,而“中國認同”的下降,卻是最近20年的事。換句話説,臺灣人出頭天的想法鞏固了臺灣主體意識,卻不必然導致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分離。至於兩岸差異所導致的認同疏離,與其説是兩岸交流的結果,不如説是兩岸需要進一步增進理解的理由。

  文章稱,中國人認同的高與低,很大一部分是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臺灣內部政治局勢而變動。

  最鮮明的例子是,蔡英文漸失民心,也反映在中國人認同的起伏上,這就是為什麼臺灣競爭力論壇所做的民調顯示,“中國認同”回升至52%的新高。

  類似的訊息也反映在近日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六成綠營支援者支援“維持現狀”應納入民進黨黨綱,以取代“臺獨”黨綱,顯示“臺獨”主張在綠營內部已出現“退燒”現象。只要大陸繼續堅持不懈對臺灣民眾祭出優惠政策,也會爭取到臺灣人的認同,讓臺灣社會的“中國認同”比例回升。

  文章稱,臺灣人多來自大陸,語言、文字、宗教、生活習慣也傳承自大陸,300年發展雖形成多元文化,主要構成仍是中華文化。大陸近年經濟發展勢頭甚強,社會愈來愈富裕,大陸對臺灣的磁吸力理應非常強大,臺灣人重新恢復“中國認同”,應該有非常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