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港臺輿論熱議“一帶一路”論壇

2017年05月17日 08:32: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起一連兩天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多家香港媒體刊發報道和評論指出,高峰論壇譜寫了全球和平發展新篇章,“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千載難逢歷史機遇。臺灣媒體則呼籲當局重視“一帶一路”商機,否則置身事外將遭邊緣化。

  如同開啟全球化2.0新時代

  香港《文匯報》在報道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中國對絲綢之路這一文化遺産的繼承和發揚,並在此經驗基礎上凝煉出嶄新的中國智慧。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學者文章説,“一帶一路”的推行,是一種儒家與鄰為善、互利共生的價值展現。“一帶一路”的成功對亞、非及拉丁美洲國家將是一大鼓舞,更是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進一步發揚。

  《文匯報》認為,這是中國對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模式的積極探索,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西方版本的治理模式和發展願景。如果説,去年的G20峰會表明瞭中國反對貿易戰、反對逆全球化的堅定態度,今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無疑是中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上持續發力向全世界所做的宣誓。香港《大公報》的社評指出,“一帶一路”如同開啟全球化2.0新時代。倡議不但有助加深世界各國對“一帶一路”的認識,還可加強國際之間合作,破除貿易壁壘,分享發展紅利。

  香港《明報》社評認為,3年多來,“一帶一路”除在沿線國家興建港口、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和製造業園區外,還一再強調改善沿線伊斯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升當地民眾生活水準,對於減少全球特別是西方的難民壓力,消解極端主義在全球的擴張,對應對國際恐怖主義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臺灣《旺報》15日發表文章指出,大陸“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才3年多,就有29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高峰論壇;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甚至美國、日本也都放下姿態參與,偏偏只有臺灣缺席,這是自我孤立於世界潮流之外。

  關乎未來香港經濟發展命脈

  《大公報》的社評指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也關乎未來數十年香港經濟發展命脈。《文匯報》的文章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經濟轉型發展提供的千載難逢歷史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香港商報》的報道則指出,香港作為中國“出海口”、國際金融中心,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沿岸城市,實可為內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

  《文匯報》認為,香港應積極參與,從金融“超級聯繫人”到國際融資中心的角色找到明確定位,更好地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服務,也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公報》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和“近水樓臺先得月”一直是香港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真實寫照。未來香港將進一步完善與強化金融基礎設施,打造成“一帶一路”融資中心,為“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香港《星島日報》15日的社論稱,過往香港在中國外貿、運輸、集資的角色,近年逐漸減弱,新的産業又停滯不前,再加上土地發展受限,基建遲緩,令香港瀕臨“倒退”危機。隨著“一帶一路”加速推行,多項基建需大規模融資,給專業服務提供大量機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心,優勢比競爭對手新加坡等強,可佔更大市場份額。此外,香港以其國際運輸和貿易樞紐地位,也可在貿易物流等方面得益。

  文章稱,黃金機會已擺在眼前,只看香港是仍困在自己的牢籠,還是把握機會走出去,趕上“帶路”號火車。

  彰顯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連日來,《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島內平面媒體紛紛就“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進行了專題報道,認為此次盛會彰顯大陸在世界的影響力。臺灣“中央社”在第一時間報道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臺灣中天電視新聞臺為配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製作了專題紀錄片《開放新中國》,介紹大陸與“一帶一路”相關省份的最新經濟發展情況。臺灣TVBS新聞臺也在當天上午的新聞中,及時報道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盛況。

  臺灣媒體在報道論壇的同時,呼籲當局重視“一帶一路”商機,否則置身事外將邊緣化,是自我孤立於世界潮流之外。“中央網路報”社評稱,“一帶一路”不僅對臺商是最佳的發展平臺,對於一直想要融入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的臺灣,更是最好的機會。《旺報》文章表示,蔡英文當局高傲的態度,完全漠視了臺灣借由參與“一帶一路”所能獲得參與全球事務的機會與其中的經濟利益。

  “中央網路報”社評表示,大陸曾明確表示會對臺灣參與“一帶一路”做出妥善安排。但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卻對“一帶一路”不聞不問,讓原本輕易可得的商機白白流失。面對這個全球最大的商機,臺灣置身事外的做法無異於自斷活路。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少了“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一帶一路”的寶庫很難對臺灣敞開大門,臺灣勢必成為“世界島”外的孤兒。

  《聯合報》發表學者文章指出,臺當局推動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如果未能與“一帶一路”合作或搶搭其順風車,而仍被“臺獨”意識形態綁架,拒絕經由大陸,將更難走向世界。《旺報》文章也強調,現在很多地區的發展戰略都是力求與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如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哈薩克的“光明之路”、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和印度的“連接中亞”政策。“新南向政策”應該借勢而為,將大陸、中歐、東南亞的商機一把抓,而不是捨近求遠地單打獨鬥。

  《中國時報》在社論中呼籲,當局應調整兩岸政策,爭取恢復兩岸制度性協商,完成兩岸經貿架構所有談判並簽署協議,同時鼓勵民間企業加強和陸企合作,放寬陸資入臺及在臺經營規範,幫助企業善用大陸資源。

下一頁:臺媒:一帶一路與豬哥亮 大陸造福全球臺灣在關注啥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