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蔡英文花了55億 終於買來兩艘美國二手“老爺艦”

2017年05月15日 11:41:4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臺灣向美國採購的兩艘“佩裏”級護衛艦“銘傳”與“逢甲”歷經兩個多月航程,繞了半個地球,13日駛進高雄左營軍港。臺媒歡呼“反潛戰力得到進一步強化”,有軍事專家認為,“佩裏”級護衛艦能夠幫助臺灣提升一點戰鬥力,但總體來説是一款非常落後的軍艦,不過也絕非防禦型武器。因此,這一事件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大陸一定堅決反對。

  13日上午,“銘傳”艦首先緩緩進入高雄左營軍港,隨後是“逢甲”,臺軍方安排兩艘拖船噴水迎接。因適逢“母親節”前夕,軍方特別安排接艦官兵家屬到碼頭迎接。臺“海軍司令部”稱,去年5月接艦官兵陸續赴美,歷經十幾個月努力,順利完成各階段的工程及測試,兩艦將在完成相關裝備整合測試及人員訓練後,辦理成軍典禮,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臺灣《中國時報》14日稱,“佩裏”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生産的導彈護衛艦,艦上配備“標準1”型防空導彈,具備海上區域防空能力;艦上可搭載兩架反潛直升機與拖曳聲吶,因此也擔負海上反潛作戰,除了可獨立作戰外,也可負責船團、艦隊的防衛戰力。報道提到,這兩艘軍艦原本是美國“佩裏”級艦“泰勒”號和“加裏”號,為美國海軍經過演訓驗證的性能優越軍艦,與臺現役“成功”級軍艦許多系統及武器配備通用。《自由時報》稱,艦上搭載的拖曳聲吶是美國海軍現役裝備,且具備活動目標分析能力,能有效偵測他方潛艇在臺灣海峽的行蹤。

  據《聯合報》14日介紹,美國政府于2012年通知可釋出4艘“佩裏”級,臺方決定採購兩艘服役中的“熱艦”,以減少重新啟封成本,預算為55億元新台幣。但因美方作業延宕,直到2015年才完成許可手續,兩艦已于當年從美軍除役,“熱艦變成冷艦”,結果造成臺方接艦成本與工作量大增,兩艘護衛艦的啟封工程被迫改為返臺之後再進行,要再過14個月才會正式成軍,也就是明年7月。在談到軍艦命名時,《聯合報》回顧稱,臺灣“成功”級一般是以歷史名將命名,先前馬當局替兩艦命名時,既要維持傳統,又怕被説“反本土”,煞費苦心。時任“海軍司令”陳永康主張用“葆禎”與“福星”,以紀念沈葆禎與羅福星;後來的“國防部長”高廣圻決定用“銘傳”與“逢甲”,以紀念劉銘傳和丘逢甲,其中劉銘傳為臺灣省首任巡撫,丘逢甲是抗日誌士。蔡當局上臺後,“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尊重前任決定,不再改名。《自由時報》還提到臺海軍對軍艦舷號設定的傳統,即最末尾數字一定不能是4,所有舷號數字的加總不能是4,末兩位數字合計也不能是4,這是為了讓官兵心中不要有忌諱。

  香港《大公報》14日援引軍事專家的話稱,此次臺灣購置的“泰勒”號和“加裏”號艦齡已近30年,而且之前美國曾以象徵性的價格將“佩裏”級護衛艦“送給”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等,因此這次臺灣高價購買“老古董”真是“花了冤枉錢,做了冤大頭”。文章説,“佩裏”級護衛艦雖已退役,但其發射架仍能發射武器,還可以搭載反艦導彈,因此它仍是一種全方位的進攻型武器,而絕非防禦型武器。因此,這一事件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過,雖然該艦能夠幫助臺灣提升一些戰鬥力,但已經非常落後,在真實的海戰中,它的生存力比較弱,發現敵方很困難,對敵方反艦導彈的防禦能力也比較差。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