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首富郭臺銘會成為挑戰蔡英文的那個人嗎?

2017年05月03日 15:37:08  來源:解放網
字號:    

  對善於精打細算的郭臺銘來説,通過在大陸與美國的多元投資,擺脫鴻海集團“蘋果代工”的形象,為公司找到未來,以及培養接班人,或許是當務之急。但是,這一切的一切,焉知不是他為自己“參選2020”做暖身?畢竟,他本人對國際政經局勢也有相當見解。

  臺灣地區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上周連續兩天拜訪白宮,引發各方矚目。而風傳郭臺銘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也因中國國民黨主席選戰,再度引發人們關注。郭臺銘的下一步要做什麼?這是盤桓在人們心中的疑問。

  在剛剛過去的週六,中國國民黨6位主席參選人舉行了“電視政見會”。在這場鋒芒不多但激情不少的政見會上,其中4位參選人提及了郭臺銘,有的説要徵召他參選2020年,有的則表態“不能消費他”。有臺媒因此報道説,郭臺銘似乎已是看不見的“主席參選人”。

  事實上,2007年開始,藍營人士就傳出有意讓郭臺銘參選地區領導人的聲音。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國民黨全面失敗的當下,“讓郭臺銘參選”似乎已成為臺灣社會的呼聲。前民意代表沈富雄就説,他曾就此詢問過藍綠陣營人士,結果是藍營不反對,連綠營人士也找不到反對理由。

  而據臺媒報道,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郭臺銘連夜召集鴻海集團的高層精英開會,並且詢問在場人士對於他參選2020的看法,“似乎動念參選”。原因是,“郭臺銘對於臺灣的政策及施政效能一直不滿意,過去也提出很多建議,但一直以來都未獲重視,真正進行的很少。對於他來説,真是又焦急又生氣,對臺灣競爭力、前景焦急,對‘政府’的緩慢顢頇生氣。”

  在很多人看來,郭臺銘因為有了對照組(蔡英文),被認為更適合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小心謹慎,缺乏大開大闔的魄力與決斷力,因此被視為“空心菜”。相比之下,郭臺銘的魄力勝過蔡英文,精準判斷又勝過柯文哲。郭臺銘的意識形態與藍營接近,具有強烈的中國文化基底與歷史觀,同時郭臺銘讓人無可挑剔,因為他“愛臺灣”。

  假如郭臺銘未來真能成為候選人,中國國民黨就有了嶄新的空間。國民黨內老牌政治人物,雖較有經驗,但也會被經驗綁架,缺乏想像空間。對於選舉來説,想像空間就是選票空間,沒有想像空間,選舉未戰即敗。

  因此,臺灣很多人都期盼郭臺銘出來參選,將其經營企業的豐富歷練,以及商人的務實個性,轉化為提高臺灣地區的治理能力與效能,並且幫助國民黨進行必要的效率改造。

  如此一來,郭臺銘身上背負了太多期待。而上周他到美國參訪,雖然發言謹慎低調,根本不回應類似話題,僅僅是從“投資美國”的純商業角度作出回應,但政經原本就不容易分離,何況是在很多臺灣大企業紛紛試探“用腳投票”的時候呢。所以他的態度,又為更多人營造了想像空間。

  客觀地説,郭臺銘的鴻海集團響應特朗普政策赴美投資,確實是“在商言商”之舉。畢竟,如果鴻海在美投資集中于高端技術領域,包括最先進的面板、機器人開發和製造、無人機等高附加價值産品的製造,這樣才符合其成本效益原則。如果再配合日前特朗普政府公佈的稅改方案,將最高35%的公司所得稅率降到15%,則鴻海集團應能享有可觀的利潤。

  只是,鴻海赴美投資,同樣也有風向標意義。目前,臺灣的台塑、“中油”、“中鋼”、臺積電等知名企業,也有跟風意願。一旦這些企業紛紛赴美,從總體來看,有助於臺灣對外經貿的多元化,就以鴻海本身來説,該公司並購東芝半導體事業受阻,可能原因是鴻海與大陸關係過深而引發美日疑慮,而一旦鴻海加深與美國連結,則有利其邁向全面國際化。

  但是,如果鴻海在美國投資産生強大示範效應,讓島內石化、機械、半導體業等先進投資也移往美國,則將對臺灣的産業升級造成負面影響,這也是當局極力挽留上述企業留在臺灣的重要原因。

  從上述分析來看,無論從政治還是經濟角度,作為剛被《福布斯雜誌》評為“臺灣首富”的企業家,郭臺銘動見觀瞻,每走一步都吸引無數目光。

  對善於精打細算的郭臺銘來説,通過在大陸與美國的多元投資,擺脫鴻海集團“蘋果代工”的形象,為公司找到未來,以及培養接班人,或許是當務之急。但是,這一切的一切,焉知不是他為自己“參選2020”做暖身?畢竟,他本人對國際政經局勢也有相當見解。

  一切都有可能。

[責任編輯:李帥]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