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一週侃:蔡當局“雙重標準”玩火自焚

2017年04月21日 14:49: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週侃》,我是小小。

  自去年5月20日蔡當局上任以來,經常做些表裏不一的事兒,説一套、做一套的“雙重標準”惹得島內民怨載道。就拿最近的幾件事來説,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雕像遭砍頭,臺南市長賴清德第一時間成立項目小組,全力積極偵辦。相較之前在臺南的孫中山銅像遭破壞,賴清德的處理態度卻是“拒絕響應”。另一廂,蔡當局號稱“最會溝通”,前一秒還在積極地喊著口號,一轉身卻用尖銳的層層刀鋒拒馬,隔絕民意機構外的陳抗民眾。真是翻臉比翻書都快,只是蔡當局這“雙重標準”的戲碼演久了,當心玩火自焚。

  臺灣斬首銅像成風 蔡當局勿玩火自焚

  臺灣最近流行什麼?斬首銅像!在“臺獨”團體成員蒙面四處砍頭蔣介石銅像、破壞孫中山銅像高調PO文臉譜網之後,被綠營奉為“嘉南大圳之父”的日本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在臺南烏山頭水庫的塑像16日也遭斬首。

  可同樣是雕像,待遇卻不大相同。之前位於臺南的孫中山銅像遭“獨派”人士拉倒,臺南市長賴清德拒絕響應孫中山銅像遭破壞等議題。可到八田與一雕像這兒,立馬換了副嘴臉,不僅在第一時間指示市政府警察局成立項目小組,全力積極偵辦,更要求在5月8日前修復。如此卑躬屈膝,就差“跪舔”。説穿了,這些人是“媚日”、“反中”的心態在作祟。“鳳凰花護民主市政監督聯盟”製圖比較賴清德對八田與一、孫中山銅像遭破壞的反應,批評“一樣的破壞公物行為,賴清德的標準卻不一,其心可議!”

  説到這,我們不禁想問,八田與一到底是何許人也,竟有如此VIP般的待遇?據了解,日本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因規劃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被綠營奉為“嘉南大圳之父”。在水庫內的八田與一塑像,于日本殖民時期建造,1981年遷至現址,被視為所謂“臺日友好象徵”,經常有日本遊客前去參拜。雕像此次“砍頭”遭遇,尤其讓親日派十分氣憤。

  但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卻指出,日本當初對臺灣民眾嚴重剝削,建造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是殖民官僚幫兇,臺灣民眾不要傻傻地感念他。對此,臺灣網友也展開了積極地響應。有網友留言“八田與一之所以奉命建造嘉南大圳,是為了在臺灣種甘蔗制糖給日本人吃。”“他們是侵略集團的一份子,竟然還拜,真是頭殼壞去!日本人侵略臺灣搶盡稻米、糖、木材等資源,被奴役久了把侵略者當恩人了!”

  17日,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前臺北市議員李承龍與女子邱晉芛到臺北市中正一分局自首,坦承“斷頭案”是他們所為,因為“不認同八田與一的歷史評價”。蔡當局借所謂“轉型正義”推動“去蔣”、“去中”,挑起族群對立正是此次事件的導火索,過於極端的做法已讓社會矛盾呈現激化、對立,背後則是臺灣社會撕裂嚴重的現況。

  或許,深綠人士在肆無忌憚破壞蔣介石、孫中山銅像之前,並沒有想到竟然有人用這種方式回應,仇恨之火在民間不斷高升。臺灣社會的對立,從去年520至今,有如一顆不斷吹氣的氣球。以民進黨擅于操作、從中獲取政治利益的盤算,絕無可能因八田與一事件而就此縮手。因此,八田與一事件也絕不是這顆族群對立氣球爆破的終點,反而可能是仇恨點燃的起點。

  我們要提醒民進黨當局,玩火自焚的流血歷史不勝其數,廉價的“轉型正義”換來社會的分裂,這絕非將“愛臺灣”當成神主牌的政黨該有的格局與擔當。就像臺灣網友所説,“在臺灣破壞孫中山、蔣介石銅像沒事,清除日本鬼子要追查,當心天譴”。

  2個月400余場抗議!“最會溝通的政府”已全面破功

  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宣示要成為“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想來這句話是説給臺灣民眾當笑話聽的,因為最近蔡英文被島內網友諷刺為“蔡三多”——軌道多、拒馬多、辦公室多。這“溝通在左,拒馬在右”的雙面大戲,不知道蔡英文演的可還過癮?

  僅今年前兩個月,臺灣民眾就發動了400多場抗議活動。警方表示,因為每次抗爭過程,鐵馬護欄都被民眾憤怒拆卸,最後只能啟用鋒利的鐵拒馬。不但鐵拒馬越架越高,區隔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警方私下指出“民眾怨氣有多高,鐵拒馬就得架越高、架越牢”。原本的溝通立意已經蕩然無存。

  近日發生的一次抗議活動更是讓人們刷新了以往的三觀,自己打臉的事情,蔡當局做起來是面不改色、心不跳,還特別“義正言辭”,要麼説還是蔡英文“厲害”呢。事情是這樣的,臺灣民意機構19日審查“年金改革”相關議案,反年改團體自18日開始就在民意機構周邊集結抗議,與多名民代、官員發生推擠。蔡英文對此出面喊話,強調絕對不能放任暴力拖延改革腳步,對暴力阻止民代、官員等進入民意機構開會的脫序行為,警方一定嚴辦。

  是不是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又有些怪異?蔡英文大約不會忘懷,她有個小小的綽號就叫“暴力小英”,2008年民進黨也曾暴力抗議時任海協會長陳雲林。那一年“陳江會”,她發動群眾圍城,以石頭等器物攻擊警察,其後包圍圓山飯店。到了晚間更有人潑糞、投擲汽油彈。一天下來,數十人受傷,整條中山北路形同癱瘓。今天突聞蔡英文譴責暴力,不免讓人因太過突兀而噗嗤一笑。若以那一年“暴力小英”的尺度來衡量今天的推擠,今天群眾大約可以稱得上“奉公守法”了,不説是小巫見大巫,恐怕連巫的資格都還稱不上。

  蔡英文對反服貿學運分子霸佔民意機構、強闖行政機構的暴力行徑網開一面,如今,當抗爭者從“反馬”,變成“反蔡”的年改監督聯盟,蔡英文昔日的寬宏大量,卻變得錙銖必較,難道她不該解釋一下,自己為何溫柔對待“太陽花”、嚴加查辦軍公教?難道反服貿有正當性,反蔡“年金改革”就沒有正當性?她不是説過“若不是忍無可忍,誰願上街頭”嗎?言猶在耳,兩相對照,相當諷刺。

  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在臉譜網(Facebook)發文表示,他也反對暴力,但在臺灣最沒資格説要嚴辦暴力的人,就是蔡英文。還是請蔡英文先為民進黨過去支援佔領、暴力的歷史向人民道歉,再來説嚴辦暴力吧。島內網友調侃:蔡英文代言反暴力,猶如童仲彥代言反家暴,陳水扁代言反貪污,陳致中代言反嫖妓,柯建銘代言反關説。“笑死,菜桶的現世報都是來的又快又準”、“民進黨譴責暴力?暴力黨永遠兩套標準。”

  蔡英文上任這11個月來執政無能、物價飆漲、民調低落、建設空轉、經濟後退、企業撤資、賦稅加重、民眾火大。蔡英文民心盡失,一個不被人民信任的當局,沒有資格對上街頭的人民指三道四。

  想當初,民進黨當局在上臺後就曾放出豪言,“溝通”這個問題,若當局三次聽不到可以“拍桌子”,如今卻用鋒利的拒馬把人民的聲音隔絕在外,何等諷剌!未來,蔡英文若繼續以這種嚴以律敵、寬以待己的方式,處理本該遵循法律原則的抗爭行動,那麼,濫用民粹者,終被民粹反噬。這不僅會讓蔡英文陷入標準不一的矛盾,更將讓臺灣因為領導者的兩套標準,産生更多對立與仇恨。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