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教授批馬英九:延續"去中國化" 放棄兩岸統一

2017年03月24日 10:02:2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左一)與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右一)握手並向李登輝鞠躬(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海外網3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榮譽教授張麟徵23日表示,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放棄了兩岸統一的終極目標,讓她很失望,這是導致馬人氣低迷、國民黨衰弱的原因之一。

  臺灣孫文學校23日邀請張麟徵,對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擔任國民黨領導人做歷史評價。

  張麟徵表示,馬英九2008年以765萬票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但執政8年來,人氣越來越低,國民黨越來越弱,這是因為馬沒有認知一系列問題。

  張麟徵稱,馬英九原本説自己是中國人、追求兩岸終極統一,但遭到綠營質疑就退縮,後來就再也不提,讓她很失望,也讓國民黨核心價值流失;且馬英九輕忽認同問題,變相延續李登輝和陳水扁執政時期的“去中國化”政策。

  張麟徵還對馬英九提出如下批評:對“太陽花學運”處置不當,沒有擔當,讓“太陽花”變成年輕人間的“時髦運動”,造成國民黨2014跟2016年選舉大敗;抗壓性不足、手腕不夠、不懂人和,用人也出現問題,年輕人在國民黨無法出頭,現在選黨主席的全都是60歲以上的人。

  張麟徵指出,馬英九在關鍵時刻,錯過了機運,沒有做出成績,無法解決臺灣的認同問題,使“臺獨”尾大不掉。張麟徵認為,國民黨要説清楚,究竟是要統還是要“獨”?國民黨要拿回政權,就要區隔品牌,不要做“臺獨”的副牌。

  張麟徵表示,她最不能接受的是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在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的架構下,臺灣地區的憲制性規定什麼時候説過“不統”呢?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