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回應蔡當局"轉型正義",藍營提議"總統府"改成博物館

2017年03月23日 08:33:1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陳水扁曾説,把“總督府”當成“總統府”是“臺灣最大的悲哀”。為回應蔡英文力推的“轉型正義”,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計劃提出相關草案,主張將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總統府”“國史館”等改成博物館,以達到文化教育意義。

  據臺灣《聯合報》22日報道,民進黨上臺後力推“轉型正義”,但轉型對象卻刀刀指向國民黨遷臺統治後的時期,讓外界質疑是“針對性處置”。為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擬提出“促轉四加一法”應對,其中“臺灣總督府及總統府紀念館特別條例”草案主張將“總統府”等日據時期建築“空間開放”,轉型為博物館群。

  國民黨團總召集人廖國棟表示,臺灣要“轉型正義”,日據時期政府治理的不正義當然也不能回避,這其中包括由原“總督府”改成的“總統府”。在日據時代,從“臺灣總督府”內所發出傷害原住民、漢人、客家人的各式殖民命令,不僅強制奪走人民土地,還執行掃蕩政策,殺害數十萬無辜民眾,毀損數萬間房舍。廖國棟認為,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前身為“臺灣總督府”的“總統府”有必要轉型,讓具有日本統治權威及日本國旗圖騰的象徵空間回歸全民使用,讓它轉型為歷史博物館,記載文化歷史。“總統府”、臺北賓館、“國史館”與臺銀這四棟殖民建築都應一併轉型為博物館。

  對於廖國棟的提議,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曉波表示,本來就該如此,“朝鮮的總督府都已經敲掉了”,臺當局要推動“轉型正義”,就不宜還將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作為“總統府”。《聯合報》稱,韓國將“總督府”視為民族的奇恥大辱,目前只保留尖塔部分,放在天安市郊外的“獨立紀念館”。王曉波説,臺灣當初之所以選擇將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作為“總統府”,主要是因為國民黨撤退到臺灣時政府沒有錢,“臺灣總督府”又是當時臺灣最大的公署建築,不得已才用它;但時至今日,臺當局再窮都應考慮將“總統府”遷出。王曉波建議,“總統府”遷出後,原“臺灣總督府”建築可以敲掉,讓這塊精華地得以開發;要不就乾脆倣照戰後大陸圓明園、德國柏林教堂,放著不要修,讓該建築永存成為日本殘暴統治臺灣的負面教材。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下一頁:蔡當局“轉型正義”遭批:就是狗尾巴 只會團團轉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