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王毅:任何人和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擋中國最終實現完全統一

2017年03月08日 14:44:29  來源:華廣網
字號:    

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中美關係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余瀚樞 攝)

  華廣網3月8日北京訊 (陶寧薇 洪莉萍 余瀚樞)今日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中美關係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部長首先向在場的女記者們表達了節日的祝福。他説,“祝大家天天高興,事事順遂。”同時,他也感謝所有的媒體工作者,為中國外交部和國內外民眾架起一座溝通橋梁。

  隨後王毅回答記者提問。

  對於中國外交的亮點,王毅總結出了三個鮮明特徵。一是先進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念,既摒棄了結盟對抗的舊思維,也超越了零和博弈的老套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又具有重大世界意義,不僅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行動指南,也將對人類進步發展事業産生深遠的影響。二是開拓性,我們構建了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路,為國內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戰略支撐;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與互利合作的歷史新篇;我們心繫百姓,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有效維護了中國公民、企業在海外的正當和合法權益。三是穩定性,面對動蕩不安、戰亂衝突頻生的地區和國際形勢,我們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面對質疑現有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言行,我們始終主張在維護中加以改革完善。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抬頭,我們始終高舉多邊主義和開放包容的旗幟。

  對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王毅指出,“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帶一路”版權雖屬中國,但收益為各國共用。“一帶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於它響應了沿線各國加強互利合作的迫切願望,同時也是因為它提出了共商、共建、共用這些開放包容的理念。尤其是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是各國擼起袖子一起幹的共同事業,有助於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來實現再平衡,當然也將成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至於中美關係,王毅表示,還應該致力於兩個“超越”。首先是超越社會制度的不同。在一個文明不斷進步、觀念日益多元的時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第二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這種傳統的思維。中美兩國擁有著越來越廣泛的共同利益。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齊心合力,不斷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也不可能把一方的成功建立在另一方的受損之上。

  王毅説,“中美建交38年了,中國人常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希望中美關係能夠真正地超越舊觀念,打開新視野,步入更加穩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條讓兩國人民安心、讓世界各國放心的寬廣大道。”

  有關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王毅表示,為應對半島的危機,中方建議,作為第一步,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並且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之後,按照“雙軌並進”思路,將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結合起來,同步對等地解決各方關切,最終找到半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這個思路抓住了半島局勢的癥結,也完全符合聯合國安理會2270號和2321號決議的要求。解決半島核問題不能只有一手,需要兩手並進,制裁是履行決議,促談同樣也是履行決議。

  談到臺灣問題時,王毅部長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歷史事實,也是國際共識,更是有聯合國決議等一系列國際文書所確立的一條準則。臺灣地區與任何國家建立或保持所謂的外交關係,都缺乏國際法依據,都沒有正當性,也必然沒有前途。臺灣當局應該認清這一大事,任何人和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擋中國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