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學者解密蔡當局改組原委 治標不治本

2017年02月04日 09:16:4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學者:蔡當局“行政院”改組治標不治本

  陳時中接“衛福部”(左一)、林美珠(左二)接“勞動部”、陳良基(右二)掌“科技部”、林聰賢(右一)掌“農委會”。

  台灣網2月4日訊 傳聞許久的臺當局“行政院”改組終於啟動,原“衛福部長”林奏延及“勞動部長”郭芳煜確定走人,其遺缺分別由前“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及“政務委員”林美珠接任;同時“科技部”及“農委會主委”一併換人,分別由“教育部政次”陳良基與宜蘭縣長林聰賢接任。對此,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縱觀此次“內閣”改組,即便有社會觀感不差者出線,但遠遠敵不過濃濃的政治考慮。況且以“內閣”現今的諸多問題,就算小改組,未來的表現仍令人難以期待。

  文章提到,林奏延、郭芳煜及曹啟鴻的去職脈絡清晰,核食(日本福島核污染地區生産的食品)可能進口、“一例一休”及“美豬(從美國進口含瘦肉精的豬)擋不住”的論述所造成的風暴似已侵蝕了民進黨廢核神主牌的價值,“美豬”論述更是讓蔡當局在執政之初就抹上了一層“發夾彎”的陰影。觀察新上任的臺當局“部會”領導佈局,首先,蔡英文的表姐林美珠看似政治職務經驗豐富,卻無和勞動部門直接相關的專業。林接“勞動部”很明顯是想借由她與蔡英文的親近性,來形塑蔡對勞工權益的關注,以修補蔡當局與勞工的關係,選票考慮意味十足。

  文章表示,至於林聰賢從宜蘭縣長被拔擢,高層的考慮除了鼓勵外也期待能對民進黨縣市長産生示範效應。副縣長吳澤成代理縣長,顯然是為明年的選舉暖身。即便林的施政成績不差,但近幾年宜蘭縣地價稅漲最多,亦引發民眾反彈及朝野議員指責。農業界甚至批評林是“最會蓋農捨得縣長”,他接掌“農委會”之後,其挑戰仍然艱困。

  文章説,目前“行政院”中仍有多位一直被外界點名應撤換的領導,至今仍不動如山。例如交通部門負責人賀陳旦,歷經公路連假塞車、機場淹水、高鐵延伸屏東及Uber爭議,施政能力和手腕早就被質疑。“政務委員”張景森自行火炮式的臉譜網(Facebook)即興發言,不僅引發民眾質疑,連同黨同志都捏把冷汗,還要“行政院長”林全親上火線滅火。至於在“雄三誤射”事件後被“留校察看”的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還自誇為“100分的‘部長’”,去年底“2018年開始不再徵兵”的言論再掀波瀾。這3位領導仍穩坐高位,不禁讓人質疑,是否血統純正或政治正確仍是臺灣官場生存的不二法門。

  目前林全“內閣”在溝通、政策制定及行銷的盲點上並未有緩解的跡象,即便部分更換新人上陣,要突破這些既有的結構與框架,仍然不易。文章分析指出,首先,“內閣”政策溝通的“過場”性質仍然濃厚。以年金改革會議幾次改換場地,與利害相關團體上演“諜對諜”的戲碼來看,臺當局高層對於一些特定的改革政策已有既定的立場及看法,未必會細膩的與利害相關團體溝通,新領導上任或許只能被動配合。

  其次,蔡英文主導的執政決策協調會報仍然扮演決策的關鍵性角色。部分新領導上路,頂多也只是執行者,難以大展拳腳。再次,林全“內閣”的成員長久以來失言、發夾彎、對政策口徑不一致,甚至有政策未成熟便釋出的情況,已形成民眾對“內閣”的刻板印象。若林“內閣”無法找出有效的控制方法,只換幾個成員就想讓民眾有耳目一新之感,只怕不易。(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