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政壇"老綠""青綠"掐得狠 臺學者稱年輕族群出現"崩世代"

2016年12月13日 07:41:1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選前的友好關係生變,引發島內關注,“老綠”和“青綠”的標簽已悄然成形。

  據臺灣《聯合晚報》12日報道,外界一般以“大綠”和“小綠”形容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關係。但根據“臺灣智庫”11月的民調,支援民進黨的受訪者有27.9%,平均分散在各個年齡層,年紀越大支援度越高,尤其是60歲以上族群;而支援“時代力量”的14.5%受訪者中,明顯以20歲至29歲以及30歲至39歲的年輕高學歷族群為主。有島內輿論形容,未來應該用“老綠”和“青綠”形容兩者的關係。

  “時代力量”于2015年1月成立,同年8月整合了“臺獨行動黨”和“自由臺灣黨”,屬於“臺獨基本教義派”。在今年1月的選舉中,該黨獲得6%的政黨票,在“立法院”贏得5席,超越親民黨而成為臺灣第三大政黨。民進黨執政以來,與“時代力量”在追查國民黨黨産等議題上一唱一和,但近來雙方幾乎翻臉。7月,“時代力量”曾在“立法院”臨時會時佔領主席臺,阻撓民進黨通過“砍假法案”,之後“時代力量”在委員會外排隊等候登記發言時,被民進黨鎖在門外,該黨主要人士不斷遭民進黨炮轟。12月5日,“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在臉譜發文,感嘆當初與民進黨一同對抗馬英九當局,如今想來真是一場荒謬鬧劇,呼籲臺當局正視勞工。

  面對與“時代力量”的尷尬關係,蔡英文親信、“立委”陳明文直言,民進黨與其是敵是友,應該好好討論。民進黨“立委”黃偉哲稱,“時代力量”在網路戰上經營用心,自然較能吸引年輕民眾關注,民進黨未來應該在各式政策上與其清楚辯論。一名民進黨人稱,“時代力量”能在“國會”有席位,民進黨不但有功勞,而且有苦勞,原以為它進入“立法院”後,兩黨能好好共事;但幾項重大議題,“時代力量”擺明與民進黨唱反調,“民進黨上了一課,夢應該要醒了”。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12日公開批評説,“時代力量”如果只靠抹黑,遲早會被看穿。

  有島內政治公關公司主管分析稱,“時代力量”支援度增加,代表善用網路的年輕人在相關議題上比較支援它,像“砍假法案”三讀當天,藍綠展開大戰,但民眾已經厭倦惡鬥,“得利的反而是時代力量”。臺大學者曾建元説,臺灣年輕族群生存困難,出現“崩世代”,而國、民兩大黨關注的是“統獨”等政治性議題,“時代力量”對準年輕人的胃口。不過他也談到,“時代力量”在“立法院”只有5席,政治實力有限。曾建元建議傳統大黨要試著了解年輕人,特別是國民黨過去與青年的連結不多,未來必須培育真正關心青年議題的政治人物,而非只是培養年輕的“政治明星”。《聯合晚報》12日稱,民主政治不應是“民粹政治”,不能百般討好選民,不過國、民兩黨應該思考如何更接地氣,若依舊陷入傳統思維,動輒陷入相互謾罵,“藍綠打得愈兇,時代力量支援度愈高”的情況可能將變成常態。還有輿論提醒説,“時代力量”在“臺獨”議題上相當激進,近來與一小撮鼓吹“港獨”的香港年輕人聯繫密切,值得警惕。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