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蔡英文民意支援率跌破五成 內外政策一片混亂

2016年08月16日 09:00:2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繼江春男因酒駕爭議請辭臺當局駐新加坡代表後,蔡英文日前又撤回此前提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這被視為蔡英文的人事“骨牌”接連倒下,臺灣《聯合報》稱,這是“執政百日前,蔡英文最嚴重挫敗”。與此同時,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民意支援度首次跌破五成,有島內媒體直言,蔡英文的百日施政一片混亂。

  據臺灣《中國時報》15日報道,蔡英文于7月11日宣佈提名謝文定和林錦芳擔任“司法院正副院長”,消息一齣,島內反彈聲浪立即涌現。其中,謝文定被質疑“戒嚴”時期專審美麗島等政治大案,林錦芳被指控推動“觀審制”且涉嫌論文抄襲,民間監督大法官聯盟等團體日前面見蔡英文,要求撤回這兩人的提名。謝、林兩人日前先後向“總統府”表達辭去提名之意,蔡英文14日下午約謝、林二人至“總統府”懇談,理解兩人辭意甚堅,同意向“立法院”撤回提名咨文,將重新考慮“司法院正副院長”的提名人選。這也創下蔡英文任內撤回提名咨文的首例。

  對於這個處理結果,親綠人士、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14日在臉譜上發文稱,蔡英文“拆除了一顆超級政治未爆彈,社會各界掌聲響起”。有臺灣本土社團原定在蔡英文執政百日發起抗議“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的“百日怒吼”活動,隨著蔡英文撤回提名,相關活動也已取消。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批評説,人事案成了蔡英文的罩門,蔡英文沒有做好功課,其“總統”威信已經受到挑戰,這次人事案的轉彎,是民進黨給蔡英文的軟釘子。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也坦言,“君無戲言”,撤回提名會損害蔡英文的威信,他擔憂未來可能會“逢英必反”,蔡英文應多跟社會對話。

  臺灣《聯合報》15日評論稱,蔡英文上臺未滿百日,但一週以來,從駐新加坡代表江春男因酒駕請辭,到“司法院”人事案捲土重來,重要人事不是大出包,就是犯眾怒,也成為蔡英文就任以來最嚴重的挫敗。

  島內名嘴羅智強15日撰文稱,數日前,謝、林的政治色彩並不鮮明,甚至帶一點藍的色彩,蔡英文在謝、林人事上踢了大鐵板,顯示威望快速消耗的蔡英文,其用人空間快速萎縮。深綠團體此次在謝、林人事上對蔡英文發動逆襲後,“綠色綁架”效應隨之形成,蔡英文未來用人將不得不看深綠團體的臉色。被迫提前回防鞏固綠營的蔡英文,中間路線嘗試提前結束,對臺灣而言,這極可能是另一個新災難的開始。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説,表面上看,謝文定被逼退的主因是曾參與“戒嚴”時期審查,有“威權打手”之嫌,而林錦芳則為論文抄襲問題,但另一主因乃在於蔡英文的領導威望不夠,壓不住綠營人士普遍不能接受非綠人士出任如此重大位置的心態,“這是赤裸裸的人事鬥爭,從幾位民進黨大佬被點名為繼任人選更可加深這一看法”。

  蔡英文今年5月20日就職後,即將在8月底屆滿百日,其上任近百日的表現令島內民眾頗感失望。據臺灣《聯合報》15日報道,臺灣指標民調當天上午公佈最新民調,島內民眾對於蔡英文的執政表現,45.5%滿意、39.8%不滿意,相較于7月下期,正向評價減少 4.7 個百分點,負面評價陡增 7.5 個百分點。民調顯示,在信任度方面,49.2%民眾信任蔡英文、32.5%不信任,與7月下期相較,正向評價陡降 6.6 個百分點,負面評價陡增 7.2 個百分點。臺灣民眾對蔡英文的信任度與滿意度皆首次低於50%。對蔡英文的表現,綠營大佬呂秀蓮稱,蔡英文選舉選得太漂亮,大家的期待值可能過高,現在要稍微修正一下,“選舉是一回事,治國是另外一回事”。臺灣中山大學政治係教授廖達琪稱,蔡英文欲當“平衡者”“衝突調解者”的性格,造成外界認定臺當局政策發夾彎、想討好各方卻又各方都不討好,想面面俱到,卻又“面面俱不到”。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15日稱,“新政府發夾彎一大堆,包括重要的人事案,可見民進黨還沒做好完全執政的準備”。親民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陳怡潔説,民進黨執政三個月來失誤連連,近來駐新加坡代表酒駕危機處理太慢,加上“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人史無前例雙雙請辭,已重挫蔡英文威信,百日上任成績單顯然不及格。

  對於蔡英文的表現,《聯合報》評論稱,蔡英文上任時就表示“新政府沒有蜜月期”,但如今的民進黨當局出現“手忙腳亂的困局”。以勞工休假來説,蔡英文既不想失信于勞工,又不能開罪企業,只能採拖字訣;再看兩岸關係,蔡英文在就職演説雖展現善意,只差沒説出“九二共識”;但在做法上卻又反向操作,讓兩岸官方交流難以為繼,困境至今難解。

  “百日新政——慘”,臺灣《工商時報》10日以此為題評論稱,蔡英文即將在8月27日迎來執政第100天,如果“百日定江山”的説法可靠,我們要很悲觀地説,蔡英文的百日施政是一片混亂。蔡英文一上臺,衰事不斷,衰事的處理可考驗施政能力。蔡英文當局的100天,兩岸業績挂零,兩岸熱線停擺,上半年陸客團來臺人數年減三成;臺灣人在外涉電信詐欺案,直送北京,“兩岸共打協議”形同廢紙。這100天,社會對立的情緒並未緩解,綠營已完成不當黨産追討的“立法”,政治清算即將開始,而勞資對立較以往更烈。臺灣《中國時報》的社論稱,面對百日蜜月即將結束,蔡英文與其廣開火線、陷民心於不安,不如回歸“治國二本”——拼經濟發展、拼兩岸和平。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