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藉口牽強附會 用心不言自明 海基會“排藍”要排啥

2016年08月08日 08:09:5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海基會近日召開董監事會議,董事長人事案一如外界所料付之闕如,但補選部分董監事時卻風平浪靜中暗含波瀾。以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董事長身份列名董事席位的蘇起和張榮恭,會議結束後已不在海基會網上公佈的董監事名單中。有臺媒爆料,兩人任期未滿,是遭臺當局負責人蔡英文辦公室點名“被請辭”。隨後,蔡英文辦公室卻出來澄清沒有干涉云云。這種政壇羅生門,一如臺灣新當局的政策“發夾彎”,是此地無銀還是無風起浪,背後動機啟人疑竇。

  掰個藉口

  據透露,蘇、張二人本屆任期到明年12月。陸委會原本無意提前辭退他們,因為任期屆滿即可自動離任。然而在會議一週前,二人收到董監事會的開會通知後,劇情出現轉折。陸委會副主委張天欽、海基會代董事長陳德新等緊急拜會並當面告知二人,蔡英文辦公室點名將拔掉他們的董事職務,借此騰出位子由“時代力量”及親民黨政黨代表遞補。

  蘇起乍聞將“被請辭”時,並未當場點頭,幾經思考後,電告海基會表示願意配合,海基會旋即將辭呈傳真給蘇起簽字。張榮恭的境遇與蘇起相同,在簽署辭呈後,兩人都未再現身海基會。

  整個過程復原起來並不難,就是由蔡辦主導操盤,交由“海陸兩會”辦理,中間滿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味道。當媒體聞風有鼻子有眼地報道出來後,蔡辦卻有模有樣地出來予以駁斥,稱報道並非事實,董事人選是屬於海基會內部事務,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室不會干涉云云。

  蘇起、張榮恭倒是大度、敞亮得多,表示“以平常心看待”,需要讓就讓出來,尊重並配合“政黨輪替海基會董事增加政黨代表的安排”。

  有臺媒不滿地發問,蘇起、張榮恭收到開會通知之後被“軟性”勸辭,當局在臺面上又不承認,究竟是有人假傳“聖旨”,或根本就是掰個藉口請人走路?

  海基會作為當局授權的民間交流平臺,重要性跟“汪辜會談”時期已經大不相同。海基會董事其實並無實權,參加每三個月一次的董監事會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即使這樣,仍然把“前朝舊臣”迫不及待請出去重新洗牌,所為何來?

  執意“排藍”

  可能有人問,海基會董事那麼多,為什麼“禮送出會”的是這兩個人?有“當局者清”的海基會董事認為,蘇起與新當局避之唯恐不及的“九二共識”緊密相連,張榮恭是“國共論壇”的重要推手,如今兩人被逼退,恐怕是蔡當局要為兩岸交流繼續踩剎車佈局的信號。

  兩人都是當年的藍營大將,且在臺灣政壇長期佔據要津。蘇起是前“國安會秘書長”,張榮恭曾經擔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也是胡連會“破冰之旅”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秉持“兩岸良性互動,臺灣才有出路”的觀點。1992年,兩岸達成“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直到2000年“九二共識”才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而蘇起正是第一個明確提出這一名詞的人。

  蘇起説,當時提出“九二共識”的初衷,是為了幫民進黨當局和大陸之間搭一座橋,沒想到民進黨並不接受。後來“九二共識”促成了連戰訪京和兩岸兩會的復談,成了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

  2000年4月,提出“九二共識”的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把印信交給新科主委蔡英文。16年後,蔡英文當選上臺,一齣手便將蘇起從海基會董事名單中除名,用臺媒話講,“整個過程並不光明正大”,委實是莫大的諷刺。臺灣“聯合新聞網”刊發評論認為,對這一切,大陸看在眼裏,冷在心裏。

  如果説通過“不當黨産”和“轉型正義”議題打壓國民黨,是為了綠營當權的“長治久安”;那麼在“海陸兩會”徹底“排藍”,則是逐步拋棄馬英九時代兩岸遺産的清晰信號——試圖推倒重來,建立一套綠色版的兩岸互動模式。即使冒著兩岸交流中斷的風險,也一意孤行。

  一葉知秋

  第三十九屆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即將於月底召開,臺灣能否繼續以“主席貴賓”身份順利列席,事關蔡英文當局的“國際空間”議題,因而備受島內外關注。在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的背景下,外界預料,臺灣將很難順利拿到“入場券”。

  不妨回顧一下蔡當局兩個半月來在兩岸議題上的所作所為。“520”講話僅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回避“一中”內涵。大陸定調,這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有認可的成分,但明確表示還不夠,核心問題不能避而不答。蔡的答卷內容卻明顯高開低走甚至急轉直下:立馬廢止“課綱微調”,行政部門宣佈不起訴“太陽花”;媚日親美,放棄稱衝之鳥為礁,卻阻攔漁民到太平島宣示“主權”;火燒車事件24名陸客不幸罹難,既沒有去慰問和致哀,也沒有致贈輓聯,連起碼的人情都沒有;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公開表態很難接受期限內承認“九二共識”,並表示期待對岸的更大彈性,言外之意,她已經沒有了彈性;向“原住民”道歉,卻在借批評“漢族史觀”去“中國化”,建構2.0版的“臺獨史觀”。

  凡此種種,一樁樁一件件,哪件有她呼籲的“善意”可言?具體到海基會,更是毫不猶豫揮起大砍刀,左一刀砍掉“兩岸一中”的理論鼓吹手,右一刀消除“國共論壇”的事務操盤手。真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顯而易見,“排藍”是起手式,“綠化”是手段,“拒紅”才是目標。一葉知秋,即使後續的董事長人選讓人大跌眼鏡,也自然應見怪不怪。

  評論認為,凡此種種,都證明蔡英文的兩岸關係答卷十分不堪。就憑這樣的答卷、如此的現狀,蔡英文憑藉什麼向大陸要求“善意”?沒有大陸的善意互動和安排,臺灣進軍民航大會希望微乎其微,基本等於“癡心妄想”。回頭再看,正如臺媒發問的那樣,在對岸睜大眼睛觀察“海陸兩會”動向之際,蔡當局對海基會這一刀砍下去,對重啟兩會協商、開創民共交往會有助益嗎?(本報記者 任成琦)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