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民進黨版"促轉條例"將審 被指針對國民黨鬥爭清算

2016年05月23日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23日訊 綜合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週四將審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相關草案,學者指出,民進黨版雖寫成一般性“促進轉型正義”,事實上就是針對國民黨而來。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説,透過司法處理才是民主真諦,民進黨只是借“轉型正義”行使鬥爭清算。

  民進黨“促轉條例”草案規劃在臺當局“行政院”設立“促轉委員會”,統籌規劃“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等任務,並將1945年至1991年稱為“威權統治時期”。臺灣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指出,民進黨版雖寫成一般性“促進轉型正義”,事實上黨産、黨史館中的政治檔案、具象徵意義的蔣介石銅像以及審判司法不公部分,就是針對國民黨而來。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陳水扁時期也有很多不公不義待厘清,“海角七億、二次金改、龍潭弊案等”,馬英九上任後是透過司法處理,這才是民主真諦。

  此外,如“二二八”、“白色恐怖”等政治檔案該怎麼解密?該不該對全民全面開放?“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理事長”蔡裕榮提醒,這些檔案未必是“歷史真相”,“公開不代表真相大白,可能是更搞不清真相”。

  蔡裕榮1970年代被捕入獄,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之一。他表示,去年拿到當年保安局的偵訊筆錄複印件,赫然發現部分筆錄內容他根本不知情,“怎麼會是我説的”,日期也不對。又發現另一份受難者的筆錄內容與他一模一樣。他表示,這些錯誤資訊若未經過梳理、解釋,被當成“歷史真相”全面公開,將造成混亂。不少受難者第二、三代,便因從檔案片面文字中看到誰是告密者,互相仇恨、爭吵不休。“歷史要清算,但不需要鬥爭。”蔡裕榮認為,把不準確的檔案公開又不解釋,讓“自以為正義”的人判讀,只會帶來紛爭。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此前在談到民進黨推動審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一事時表示,此事已經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和警惕。我們注意到,臺灣輿論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借此進行深入的“去中國化”與“‘臺獨’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