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棄“國父”若通過將是重大“臺獨”信號

2016年02月24日 08:2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臺灣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近日提出3項修法提案,主張廢除學校、公務單位懸挂“國父”遺像的規定,未來“總統”就職將不再向“國父”遺像行禮。這項提案預計26日將在“立法院”闖關。

  高志鵬是陳水扁嫡系人馬,1993年起開始加入陳水扁“立委”辦公室,2002年起擔任臺灣“立委”。他在上屆“立法院”曾提案修改“國徽國旗法”“宣誓條例”等等,但遭國民黨團阻擋,無法進入審查程式。此次他捲土重來,由於民進黨已在“立法院”掌握多數席位,如果民進黨集體支援,該提案就將通過。

  此事在臺灣激起軒然大波,藍營人士及媒體痛斥高的提案,要求蔡英文表態,蔡于昨天做出態度模糊的回應,不置可否。而《自由時報》等綠營力量則嘲笑孫中山是只挂在墻壁上的“國父”,並且宣揚孫中山幾次來臺都與臺灣的命運實際無關。臺《聯合報》質疑民進黨改走“裝飾主義臺獨”,認為民進黨如今不敢真槍實彈邁向“建國之路”,只好忸忸怩怩改走曲徑幽巷,因而選舉之後“轉型正義”如雨後春筍冒出頭。

  今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陸方面已宣佈將舉行隆重紀念活動,而臺灣民進黨卻有可能將勝選後的第一刀砍向這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蔡英文勝選前後多次宣稱將致力於“維持現狀”,然而一旦孫中山的“國父”地位從臺灣正式場合消失,就意味著釋放出將用切香腸方式把她所承諾維護的現狀一步步搞沒的信號。

  尊崇“國父”是“中華民國”延續了70幾年的傳統,它如今是臺灣公開標誌自己“中國血統”為數不多的政治符號之一。孫中山還長期受敬于海峽兩岸,是極為重要的政治紐帶。每年的十一等重大節慶日,孫中山的畫像都出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

  我們希望蔡英文能夠施加影響力,阻止民進黨“立委”集體為高的提案開綠燈,針對她“維持現狀”的諾言立木為信。毫無疑問她作為民進黨主席有這個能力。如果她暗中支援這一提案在臺“立法院”最終通過,那麼她在今後兩岸關係中將幾無信用可言,兩岸“臺獨”和反“臺獨”的新一輪鬥爭將打響起跑槍。

  若廢“國父”提案本週末通過,大陸方面應當採取一個強有力的反制行動,給民進黨以沉痛教訓。雖然國民黨仍在臺上,“520”才做政權交接,但大陸反制帶給海峽對岸的損失將被公眾普遍記到民進黨和蔡英文的頭上。大家能看得懂。

  相信大陸這邊已經積攢了足夠多能夠展現我們反“臺獨”意志的手段和工具。從現在開始,將有一段五花八門“去中國化”表演出籠的高危期,大陸方面應當嚴陣以待,隨時對“臺獨”的衝動予以痛擊,給民進黨執政期內的兩岸政策遊戲立規矩。

  大陸用不著擔心我方的反制會進一步刺激“臺獨”的囂張,我們需要清楚,臺灣的“臺獨”勢力是感化不了的,他們只認得胡蘿蔔或大棒。沒有鬥爭的堅決做支撐,我們同民進黨內“溫和派”講道理的線索就很難成立。

  北京應當通過各種渠道讓蔡英文明白,如果民進黨剛一控制“立法院”就搞出“臺獨”傾向明顯的大動作,那麼她一定會被回敬清晰無誤的下馬威,她以兩岸經濟合作不倒退為基礎的施政計劃就需重寫。民進黨如果撥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那麼它要準備承受自己親手放出的各種不確定性。

  希望蔡英文不是第二個陳水扁,事實上她也不具有成為第二個陳水扁的條件。那麼她應勸誡民進黨不要像8年前那樣搞一些極端遊戲,讓大陸挺累,他們自己更累。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