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為什麼臺灣社會的“綠化”現象日趨嚴重

2016年02月23日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時下,不少人搞不明白,大陸如此幫助臺灣、大陸因素對臺灣的發展如此不可或缺、大陸人民對臺灣人民如此友善,為什麼臺灣社會卻還是日趨“綠化”、民意分離的傾向愈發嚴重?筆者認為,以下幾點似應特別關注:

  一是島內部分民眾對臺灣的現狀不滿意,兩岸關係無辜受到連累。

  這些民眾的思維邏輯是,臺灣的現狀,特別是經濟低迷、收入停滯、貧富不均、就業率低等,是國民黨執政造成的。國民黨與大陸是“利益共同體”,雙方“相互勾結”、“聯手賣臺”。因此,大陸方面對臺灣的現狀“難辭其咎”、要負責任。

  這些民眾不知道,臺灣的問題從根本上講是臺灣自身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造成,是國際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大氣候下的産物,與大陸“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只要這樣的社會制度繼續存在下去,只要民進黨堅持發展資本主義,國民黨解決不了的問題民進黨和蔡英文同樣解決不了,“時代力量”、“公民社會”、臺聯黨更解決不了。反之,如果沒有來自大陸的支援,臺灣的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二是島內部分民眾對大陸的現狀不認可,不願認同政治上的中國身份,不願接受兩岸“同屬一國”。

  他們心目中的理想是美國、日本、歐洲,包括其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會制度、體制機制。他們對大陸的不滿甚至“不屑”,上至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水準,下至所謂“軟體建設”、民眾生活小節,幾乎比比皆是。

  大陸方面希望島內民眾客觀認識大陸各方面情況,真正了解大陸,但島內部分人卻拿著放大鏡找大陸的所謂“差距”、“問題”、“弊端”。特別是特定政治人物的“口水”、主流媒體傳播的資訊、眾多民眾口耳相傳的“見聞”,大量都是大陸的所謂“問題”。這就不夠實事求是,不夠厚道了。

  整體而言,大陸還是發展中的經濟體,臺灣則是相對發達的經濟體了。所以大陸也沒有人滿足現狀,全社會都在拼命發展,“趕日超美”。在臺灣問題上,大陸方面從不回避發展差距,這也是大陸一貫強調在發展中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原因所在;大陸方面總是多看臺灣人民的優點、善意,強調善待臺灣、善待臺灣人民,儘量避免“誤解”“誤判”“誤擊”,因而極少發生極端看法囂張的情況。

  而臺灣一些人確實需要反思自己的“大陸觀”,摒棄“極端”、“偏見”、“短視”,真正秉持“全面”、“客觀”、“公正”,富有遠見地看待大陸和兩岸關係。惟其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