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觀察:國民黨主席補選 兩個女人之爭?

2016年02月03日 08: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在1月16日的“二合一”選舉中遭遇慘敗後,國民黨陷入“四大皆空”的困境:丟失執政權、丟失“立法院”最大黨地位、少有“地方諸侯”(只在一市五縣執政)、沒有“明日之星”。為承擔敗選責任,朱立倫請辭黨主席,造成“權力真空”。如何在這一片“廢墟”中浴火重生?人們將目光集中在國民黨黨主席的補選上。

  競選熱情大爆發

  雖然這次國民黨主席補選的任期只到明年8月,時間不長,但各方人馬的競選熱情都非常高漲,前前後後喊話表態要參選的多達近10人,最後領表的也有6人,創下歷年來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數最多的紀錄。

  此情此景與國民黨的一貫作風大相徑庭。國民黨一向很注重“和諧”,講究“同額競選”,很多事情都是私底下關起門來“喬”(大意為暗中操作),“喬”好一個人選、安排妥帖之後,真正選舉時就只是走個形式,敲定的人必定以八九成的投票率當選,眾星拱月以示“團結”。但這次補選,很多對黨主席有意願的人都冒出來,站到臺面上,代表不同的理念路線來爭這個位置。這也折射出國民黨內部一團亂麻的現狀。

  第一個站出來報名的就是“立法院”前副院長洪秀柱。去年,在國民黨最艱困的時候,洪秀柱挺身而出,代表國民黨出馬競選下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但是最終卻以遺憾收場。自去年10月經歷“換柱”風波後,外界紛紛預測洪秀柱會參與本次國民黨主席角逐,因此她是準備最充分的。果不其然,1月20日洪即宣佈參選。

  緊接著,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也公開表示“願意參選”,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和李新、桃園市“立委”陳學聖、新北市前議員陳明義、國民黨中常委林榮德等一眾中壯世代隨後紛紛喊話要報名,甚至新黨主席郁慕明都為整合泛藍而一度放話要參選,唯獨被稱為黨內“最大公約數”的“副總統”吳敦義遲遲按兵不動。

  吳敦義兼具地方經營能力和“中央”執政經驗,本是國民黨中南部地方派系力拱的人物,但因其猶豫不決的性格使然,在面對洪秀柱、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最後放棄參選。“本土派”於是改支援同樣持本土路線的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出馬競逐,對抗洪秀柱的深藍路線。

  誰會站到最後

  近10人先後登上競選舞臺,著實讓寒風中的國民黨熱鬧了一番。無怪有臺媒戲稱,這回國民黨是主席候選人“一牛車”,黨魁之位究竟“花落哪家”,讓人一頭霧水。但隨著有人不斷退場,形勢漸漸撥雲見日。

  沒有國民黨籍的郁慕明自不必説,得到的回應肯定是不符合參選資格。臺北市議員鍾小平由於沒擔任過“中央委員”,也無法領表。而郝龍斌因黃敏惠的出馬被重重一擊——她分流了郝的本土選票,權衡再三覺得勝利把握不大之後,郝龍斌宣佈棄選。陳明義則在領表24小時後,也宣佈退出國民黨主席補選。一來二去,剩下5人角逐。根據規定,這5人必須在1月28日至2月21日內,跨過3%的“連署門檻”。按照國民黨現有32萬黨員來計算,也就是需要至少爭取9600名國民黨黨員的聯合署名,才能符合參選資格。這一項洪、黃二人明顯更具優勢,其餘3人能否順利連署還有待觀察。所以,在3月26日的最後投票時刻,很可能形成“二女對決”。

  對洪秀柱來説,這是她第二次參選國民黨主席,第一次是2007年,競選對手為吳伯雄。她説,第一次參選是希望幫國民黨建立競爭文化,而這次參選則是希望在黨走到傾覆懸崖邊上之際,找回人心,贏回信賴。自從經歷“換柱”風波,整個國民黨都覺得欠她一個公道,加之她有“立法院副院長”的經歷,又是孤家寡人、沒有牽絆,支援呼聲一路走高。但由於已經被貼上“深藍”“急統”標簽,“本土派”對她疑慮頗重,有部分國民黨“立委”甚至揚言,如果洪秀柱當選黨主席,不排除退黨。

  代表“本土派”的黃敏惠曾8年兩任嘉義市長,政績非常好,是傳統的地方型政治人物。但她的缺點是沒有在“中央”縱觀全局的經驗,同時缺乏論述能力,不能提出一個明晰的理念、路線,政治魅力不強。要對抗洪秀柱,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有“本土派”的力挺,以黃目前的威望、資歷,當選後能否整合黨內也有疑慮。國民黨內政治生態複雜,若非擁有豐富的經驗與輩份,要撐起這艘百年大船確實不容易。

  能否辟出新天地

  幾十年來,國民黨圍繞“要放眼兩岸還是深耕本土”的議題拉扯不定,這場黨主席之爭也演變成“本土”與“非本土”、“防洪”與“挺柱”的對決。不管是誰當選,要想在這次補選的短短1年多任期內做出成績,回應黨內和社會的各種改革呼聲,難!

  洪秀柱在參選宣言裏提出三大努力方向:1、找回核心價值;2、大力整頓改革;3、重用中生代,培養新生代。她説,這次參選的初心,是幫助國民黨建立接班團隊,完成世代交替,在中生代中挑選優秀人才,積極培育青年,把這些年輕人“扶開工、送一程”之後,自己就可以功成身退。她説,願意成為第一個彎下腰、捲起袖子,拾起第一塊磚,一寸一寸把這個建築重建回來的人。

  黃敏惠也隨即表態。她説,臺灣需要一個融和的力量,自己希望做個“桶箍”,把大家團結起來,保持中國國民黨多元、理性、中道的政黨特色。

  國民黨經不起再一次的分裂。因此,各方都呼籲借補選首次舉辦政見會的契機,安排路線及理念的大辯論,讓參選人辯一辯黨的路線、黨的缺失、黨的改革,説清楚“你希望把國民黨帶到哪去”,讓各方針對相關議題來進行溝通,降低衝突可能性,尋求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帶領國民黨走出一條民心所向的新路線。能否成功,人們只有拭目以待了。(記者 汪靈犀)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