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吵房”“吵地”炒選情——“臺灣‘大選’那些事兒”

2015年12月18日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電影《葉問3》即將在島內上映,一張以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為主題的電影海報——“別問”被臺灣網友瘋傳,“別問”也成為眾多網友稱呼蔡英文的“雅號”。這是因為面對媒體一再追問是否涉嫌炒地皮牟利時,蔡小姐曾不耐煩地説:“不要問這題”。

  連日來,國民黨民意代表和“名嘴”相繼爆出,蔡英文與其兄長及其家族在臺北市內湖、松山重劃區炒地皮,買賣十幾塊土地,從中牟取暴利。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民進黨15日公佈了蔡英文自1995年以來名下土地等變動情況。根據其最新財産申報,蔡英文擁有土地2筆,大安區、永和區各1戶;存款與有價證券5342萬元(新台幣,下同);債務1091萬餘元;股權523萬餘元。民進黨聲稱,蔡英文是持有土地,但並無炒地行為。

  對於蔡英文陣營的自清動作,國民黨方面並不買賬,質疑相關解釋並不合理,難杜悠悠之口,並預告將陸續揭露蔡家炒地皮的新事證。

  “房事”成為此次選舉候選人的煩事,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在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11月18日宣佈提名王如玄為自己的競選搭檔後,民進黨方面就窮追猛打王如玄的“軍宅案”,致使“朱玄配”民意支援率一度走低。

  所謂“軍宅”,指的是當年臺灣當局為改善眷村居住品質而改建的房屋,建成後通常以成本價售予軍人眷屬或直接分配給原眷村住戶。綠營民意代表、媒體接連爆料,指稱並不符合相關條件的王如玄先後買賣19戶軍宅,獲利達3億元。

  面對民進黨方面步步緊逼,自認合法理財的王如玄一開始反應慢半拍,眼看選情告急才于本月8日召開記者會,詳細公佈其1995年至2005年買賣軍宅的詳細資料,其中9戶買入後又售出,目前自住3戶,自己、妹妹、母親各持1戶,前後總共12戶。售出的9戶中,7戶是投資、2戶是自住,7戶軍宅投資獲利總計1380萬元,全數捐做公益。

  島內人士分析説,王如玄買賣軍宅屬於買低賣高的理財行為,臺灣地區監察機構調查後也認定並無違法。但軍宅具有福利性質,且獲得軍宅的眷村住戶往往又是經濟上的弱勢群體。王如玄身為一向為弱勢發聲的人權律師,買賣軍宅難免影響社會觀感,更會引發歷來是國民黨“鐵票”的軍公教等深藍群體的反感。因此,只有迅速了斷,才能對選情起到“止血”作用。

  國、民兩黨之所以把炒房、炒地變成“吵房”、“吵地”,吵吵鬧鬧了20多天仍不罷休,是因為身居高位的候選人通過炒房(地皮)獲利,不管合法與否,都極易激起普通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讓選民質疑候選人的道德水準,從而可能影響選情走勢。

  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當時的競選搭檔蘇嘉全就陷入“房事”爭議。他被指控位於屏東縣長治鄉的住家登記為農舍,但實為豪宅,且有加蓋違建情形。相關議題延燒一個月,蘇嘉全雖最終被迫宣佈捐出建物、土地作為農業公益使用,但因為“斷腕”太晚,還是對其與蔡英文的選情造成衝擊。

  殷鑒不遠,此次蔡英文想以“別問”來應對涉嫌炒地皮的質疑,恐怕難以對臺灣社會交代。藍營人士即要求她必須比照王如玄,公佈買賣契約,誠實告訴社會買賣土地過程中獲利多少,併為這些行為道歉,捐出所獲暴利。《聯合報》評論指出,對於候選人不能有“奇怪的雙重標準”,蔡英文獲利上億,豈能以一句“演算法不對”就了事。更有網友嘲諷蔡英文説:“當官的當到利用內幕消息抄地皮,賺十幾億,再叫小朋友、平民老百姓把存錢罐拿出來支援她選領導人,再打對方是權貴,自己是清流,還能得到半數以上的人支援,厲害啊!”

  在當下的臺灣,悠悠萬事,選舉為大。可以預見,圍繞著房、地的這場“戰爭”,兩大候選人陣營還會打下去。但普通民眾看不到候選人提出攸關自身福祉的兩岸關係、經濟、民生政見,卻天天被口水轟炸,已是煩不勝煩。家住新北市的出版業者江先生就不滿地説,一個多月來每晚打開電視,“名嘴”們圍繞“炒軍宅”“炒地皮”吵來吵去,“這次大選,好像沒別的新聞,全被房子和地皮綁架了”。(記者吳濟海 李寒芳)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