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國民黨大選候選人為何還在觀望

2015年04月14日 10:00: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8日,臺灣地區國民黨中常會通過2016年“大選”候選人提名作業時程暨作業要點,本次黨內初選採取黨員投票佔30%、民調佔70%的比例産生候選人。不過,這次黨內初選的領表時間長達27天,主要的初選流程要推遲到五六月份才能展開。目前,只有“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表態領表參加初選,其他幾個比較熱門的人選均在觀望。

  領表和聯署環節時程的拉長反映出這次“總統”選舉候選人産生的艱難。自去年“九合一”選舉以來,國民黨的氣勢跌到了谷底,這是國民黨自1949年以來在臺灣政治博弈中少有的低潮。當前的情勢比2000年第一次失去執政權時還要困難,因為當時基層還是穩固的,現在則面臨著基層潰散的危機。國民黨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拉抬支援者低迷的氣勢,並全面革新、重建基層動員系統,逐步獲取新情勢下與民進黨抗衡的籌碼。可以預見,在這時代表國民黨出戰2016年大選事實上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與決心。

  朱立倫是目前國民黨內人氣最高的不二人選。不過,朱立倫面對的問題是他是現任新北市長,如果參選最高領導人勢必要辭去新北市長的職務。以臺灣最高領導人選舉競爭的激烈程度來看,不辭職參加大選事實上不如不選,民進黨會攻擊“選假的”,僅這一條“罪名”就會使選舉基本上沒有勝出的可能。但國民黨能否在補選中守住新北市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從市議會中的力量對比來看,民進黨在新北市已經超過了國民黨,這也意味著民進黨在新北市的基層經營中對國民黨已經具有了若干優勢。如果國民黨守不住新北市,則“六都”皆盡失守,國民黨未來的處境會更加艱難。

  不過,以現在國民黨的情況來看,如果2016年不能拉抬士氣並成功凝聚支援者的話,可能面臨著支援者進一步潰散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説2016年事實上是關係該黨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坊間所謂“朱立倫著眼于2020年”的説法可以認為是個假命題,如果2016年氣勢進一步下跌,2020年將會更加艱險,或者説國民黨在2020年最高領導人選舉中根本不會再有機會。這才是國民黨面對的戰略性問題,新北市的得失相比之下不過是戰術性問題而已,對此朱立倫應該會看得比較清楚。

  顯然,王金平、吳敦義、洪秀柱的人氣比朱立倫差了很多。吳、王二人在民眾中的支援度並不高,這可能與民進黨不斷推出新人而吳、王二人已是老面孔有關。臺灣選舉中民眾有“喜新厭舊”的傾向,政治人物長期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會引起民眾的“無感”,馬英九、蘇貞昌、謝長廷等尚且如此,吳、王諸人自然也是這樣。王金平已經數次擔任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可以認為是支援度非常孱弱的表現。在國民黨機器空前弱化的情況下,這兩人無論是誰出來,勝出的希望都非常渺茫。洪秀柱雖然有一定的民意支援度,但也僅限于特定地區,離全島性的高人氣顯然還有一定的距離。

  現在除了洪秀柱以外,其他可能的參選人意向並不明確。朱立倫目前不表態既有可能是感覺到2016年的不可為而心存猶豫,更有可能是通過等待激起支援者的危機感。吳敦義則已經表現出不願再選的傾向,能否參加初選還要看時機和情勢的發展。王金平以其較低的民意支援度來看,如果參加初選更多應該是主要著眼于拉抬國民黨的聲勢,而不會設想真的能代表國民黨出戰2016年大選。洪秀柱的積極表態可能出於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逼迫其他參選人表態;二是儘快炒熱初選議題,拉抬支援者氣勢,防止民氣進一步流失。不過,臺灣的選舉從來都是變幻莫測,如果其他人都不選,洪秀柱“公親變事主”,成為國民黨候選人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教授 陳星)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法制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