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評論:國民黨換“柱”與不能換的“根”

2015年10月20日 10:25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週六,中國國民黨在臺北舉行第19次全黨代表臨時會議,表決廢止洪秀柱代表該黨參選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提名,同時徵召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參選。洪秀柱悲情出局。

  這是一齣被島內輿論批為國民黨中央寫好劇本、洪秀柱被迫演出的戲碼。從7月19日被提名到10月17日被廢止,不到三個月時間,前國民黨2016參選人洪秀柱坐了一回黨內選戰“過山車”。在國民黨天王、大佬人人怯戰時,她義無反顧、拋“磚”引“玉”,卻不小心把自己拋成“玉”,當她全力以赴不惜“玉碎”披掛出征時,卻又被莫名打回“磚”,如此荒腔走板的一幕估計再有想像力的戲劇家也編不出來。原來看上去那麼莊嚴、神聖的提名盛典也不過是一場虛妄的表演,原來聽上去那麼鏗鏘有力的天王大佬們的支援口號也可以是惺惺作態的敷衍。在臨全會上,洪秀柱悲情難抑:“一個政黨可以失去一次選舉,但是不可以失去她的靈魂;可以失去她的版圖,但不可以失掉她對價值的堅持。成敗勝負本是常態,但是失去黨魂、黨德與路線,這個黨必將淪亡。”

  “孤臣可棄,但絕不折節。” 洪秀柱以提前退場表示對國民黨廢止她的提名的無奈抗議。

  這場大戲把連日來因“換柱”風波持續延燒的島內輿論推向高潮。《中國時報》特稿文章評論説,這次朱立倫不惜背負違背政治誠信、破壞黨內民主制度等批評,執意倉促鐵血“換柱”,姑且不論此舉是否真能“救黨圖存”,在此之前,朱已遭受輿論龐大抨擊,甚至被冠上機關算盡的“姦巧”形象,早已重傷其未來政治前途。《聯合報》發表社論説,這場難堪的臨全會是借著這樣唾面自幹的儀式,來消化提名程式的不正當,以求能夠整軍重新出發。一個政黨可以奮戰而敗,不能自我摧折于內鬥,這是血淋淋的一頁。

  臺灣輿論認為,“換柱”雖然給洪秀柱造成了深深的傷害,但是,所謂福禍相倚,她在這場選戰中展露出來的政見、理念和政治操守已經得到藍營選民的高度認同,未來徐圖再起,猶未晚矣。正如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當天在臨全會上發表講話時所説的“不管今天臨全會怎麼決議,洪是最大贏家”。

  “換柱”之後,國民黨怎麼辦?《中國時報》18日發表社論説,距離正式投票日已不到一百天了,就國民黨立場而言,不論“拔柱換朱”有多少值得非議之處,此時此刻,只能暫時放下所有的恩怨,捐棄所有是非與不平,團結在朱立倫的黨中央指揮下,在最短的時間內組成一個像樣的團隊,展開最後階段的選戰。社論指出,馬英九在“九二共識”下的“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已經達成階段性的貢獻,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九二共識”必須深化。

  針對國民黨的“換柱”,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當日表示,不管換誰都要換黨執政。言下之意,民進黨穩勝。

  島內有識之士指出,臺灣選戰波詭雲譎,換“柱”、換執政黨,無論怎麼換,有一條“根”是不容換的。

  14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廣州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會面,雙方達成積極共識。張志軍指出,兩岸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發展,走上不同的道路,會有不同的結果。現在又面臨道路選擇的問題,重點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在明年臺灣極可能再度政黨輪替的背景下,“張夏會”受到臺灣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時報》《聯合報》都突出報道了張志軍關於不同的道路選擇會有不同結果的講話,強調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重要節點,應堅持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張夏會”會後的記者會上指出,如果説和平發展是一個大樹,那麼“九二共識”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如果把這棵大樹的根砍掉,那麼他不知道這棵大樹還怎麼生長,甚至怎麼存活。

  的確,無論明年臺灣哪一個政黨執政,對兩岸關係來説, “九二共識”這條“根”是決不可以撼動的!(陳創業)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