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第11次會談在福州舉行,雙方簽署了《海峽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簡稱“租稅協議”)和《海峽兩岸民航飛行安全與適航合作協議》(簡稱“飛安協議”)。臺灣輿論稱,兩項協議貼近民生,為兩岸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臺灣《聯合報》在焦點版用近全版進行了報道。該版頭條報道指出,兩岸兩會領導人第11次會談簽署了兩項協議,是時隔一年半兩會再度簽署新的協議。其中,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生效後,估算可為臺灣增加稅收81億到133億元(新台幣,下同),為臺商減少稅負約39億元。
該報結合圖表詳細介紹了此項協議的重點內容及其主要影響,並在一則報道中指出,臺資企業對該協議的簽署普遍樂觀其成。臺灣對外投資近三分之二前往大陸,兩岸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協議簽署後,臺資企業在大陸所得可享優惠稅率5%,且不會雙重課稅。
臺灣皇延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陸主營工程設計規劃,與一般投資性産業相比,設計行業的利潤較為微薄,因此,控制經營成本和提高效率成為重要課題。皇延創新總經理魏孝宇告訴記者,據測算,“租稅協議”生效後,公司經營成本有望降低15%以上。他強調,這樣的優惠對於處在全球競爭環境之下的企業來説是相當巨大的。魏孝宇説,由於第三産業投入成本本身不高,所以可能成為“租稅協議”最大的受益者。
臺灣《聯合報》也表示了對“飛安協議”生效的期待。《聯合報》指出,協議生效後,未來兩岸航空公司可委託對方維修機構代為執行適航安全檢查以及簽放作業,不僅提高飛航安全、減少班機延誤,也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協議的簽訂也為“兩岸一日生活圈”的構建增加了安全保障。
相較于協議即將帶來的紅利,臺灣《旺報》更加強調兩項協議生效的基礎。《旺報》刊文説,承認“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的基礎,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制度化協商才能不斷取得新成果,才能不斷為兩岸民眾帶來實惠和好處。(駐臺記者 李芳)
[ 責任編輯: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