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媒:打著“愛臺灣”之名阻擋臺灣前進的路

2015年07月03日 13:1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評論稱,臺灣到底要擴大大陸市場?還是減輕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其實,只要基於臺灣的經濟利益,就各有其道理。然而,臺北的某報卻從這兩個角度都加以抨擊,反正只要涉及兩岸往來,就通通不對,這就打著愛臺灣之名卻擋臺灣的路了。

  當馬英九當局推動透過兩岸經貿合作而擴大大陸市場時,上述報紙就斥為依賴大陸、“鎖在中國”;當臺灣對大陸的出口減少時,就猛批ECFA無效、馬英九説謊。如此能否達到否定馬的兩岸政策之目的,不得而知,卻混淆視聽而令一些民眾無所適從,終將導致臺灣面對加速中的“中國崛起”,迷失方向,受害的還是民眾。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經貿關係走向正常化,臺灣經濟也回歸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即已提出,後遭李登輝、陳水扁破壞的“以大陸為腹地”,使臺灣在遭到全球金融風暴襲擊時,因有兩岸經貿為助力而減輕受損。2010年起的ECFA早期收穫清單,進一步維護及爭取了臺灣在大陸市場的利益。

  馬英九為緩和來自反對者的攻擊,一再辯護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從民進黨執政最後一年2007年的40.7%,減至2014年的39.7%。那麼上述一貫抵制發展兩岸關係的報紙,理應予以肯定,實際不然,一方面持續針對兩岸經貿合作而指責“鎖在中國”,另方面只要抓到臺灣對大陸的任何出口衰退,就批判對大陸的經貿政策失敗。

  最近,臺灣工具機在大陸的市場縮小,又是一例。工具機是ECFA早收清單中非常重要的項目,是臺灣極力爭取來的。但大陸認為臺灣工具機一些組件非自産,而大陸也在發展自己的工具機,所以雖然同意將工具機列入臺灣所需的早收清單中,同時也訂下到2015年底的“落日條款”。但這畢竟仍然有利於臺灣工具機出口大陸。

  從2011年至2014年第三季,臺灣工具機對大陸出口的比例從38.6%降至32.7%。如果不是得利於早收清單,此一衰退必更明顯。上述報紙卻大肆嘲笑ECFA沒有效益,可是他們又反對升高對大陸的出口依存度,完全自我矛盾,只以反馬、“反中”為唯一目的。

  面對大陸于三、四年內將躍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的市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按平價購買力PPP計算,大陸己于2014年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全球各個經濟體搶攻大陸市場,使臺灣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從1994年的12.5%,退至2014年的7.8%。臺灣不能碰到兩岸議題就徘徊,而應充份運用兩岸同文同祖的兄弟關係,站穩在大陸市場的地位,才有利於自己的經濟發展。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