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柯文哲人氣下降有四大原因

2015年05月25日 09:51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柯文哲現象的出現,必然有其宏觀與微觀的因素。

  然而,柯文哲就任近半年以來,其施政滿意度與個人的支援度急速下滑,不禁引人省思,人氣直逼蔡英文的政治明星,何以出現政治消解的後果呢?

  首先,作為一個民選的行政首長,“興利除弊”本是維繫政績的兩個重要指標。柯文哲上任迄今,由於深信民氣可用,遂將其施政重心置於“打擊財團、揭露弊案”此一面向。問題在於柯文哲打貪的動作短時間可能大快人心,但是欠缺策略與穩定的政治節奏,四面出擊與流傳的放話耳語,已經開始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的效果,導致民心與輿論疲乏。若就長期效應而言,市長畢竟不同於“立委”或議員,豈能以除弊作為單一施政主軸?對於柯文哲而言,專心致力於臺北市政建設才是長久之計。

  其次,良好的政治溝通與行銷才能將理念轉換成實際的政治行動,並讓民眾清楚了解政策設計與執行的過程,用柯文哲的語言來説,這就是所謂政策透明化與責任化。選舉只需闡述可被期待的願景理念,但市政則需要更多實際清晰的政策説明;選舉可能透過海選公關人才即可上手,但市政則需要集合更多專業人才始能長遠規劃。在此需求下,柯文哲需要的是更專業且被充分授權的市政團隊,而非政治酬庸性質的市政顧問。此外,尋找一個角色獨立、明確的新聞處長與發言人亦是當務之急,否則,柯市長失言風波的劇情將不斷上演。

  再者,醫界出身的柯文哲,標準作業流程與效率為其施政的重要價值。然而,柯市長必須了解在政治領域中,尋求“快速效率”和“穩健持續”的平衡,需要更多妥協的精神。但是在北宜快速鐵路、大巨蛋、贈與輓聯、小學圖書館訂報與學童飲用牛奶等議題,只見市府的鐵腕與果斷,卻鮮少有任何溝通與妥協。

  最後,柯文哲還是將其充沛精力集中于市政建設等分內之事,過多的政治發言與動作只會引發更多無謂爭議。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張宇韶(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