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臺灣能源會議落幕 反核擁核者意見未達成結論

2015年01月28日 08: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28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經過14個小時的討論,27召開的臺灣能源會議,在深夜10點25分左右結束。臺當局“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臺灣仰賴能源組合的選擇具有不可逆性,這個世代選擇後如果要調整,可能要花另一個世代來扭轉。進口能源超過97%,在缺乏天然能源的情況下,希望做到“自己的能源自己省”。

  關於核一核二核三廠是否延役,臺當局“經濟部長”鄧振中指出,這次會議是公民諮詢,反核、擁核者意見落差相當大,沒有達成結論。因此攸關核能發電何去何從,包括核安及核廢料疑慮,還要繼續溝通。

  毛治國表示,能源組合的選擇好比吃自助餐,但和自助餐選擇不一樣的是,能源組合的選擇,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我們這個世代所做的選擇,如果要調整,可能須要花上另一個世代的時間才能扭轉。另外,因為各種能源組合的選項沒有一項是完美無缺的,一旦選擇之後,就要面對伴隨而來的風險和代價,所以決策過程就必須格外慎重。

  毛治國指出,針對“未來電力哪來”這個極為複雜的問題,透過這種公民諮商過程,更有效地蒐集相關民意,並充分交換意見。由於臺灣97%的能源需要仰賴進口,在欠缺能源自主性的嚴苛條件下,希望能夠做到“自己的能源、自己省”。因此在本次會議的三個核心議題當中,“需求節流”可以作為短期努力的重點。

  針對這兩天的會議仍然出現許多涉及價值取捨上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毛治國指出,其中最重大的仍是對於核能風險以及核廢料處理看法上的長期分歧。另外,也有少部分涉及客觀事實認知,還必須進一步確認、厘清的問題。例如:發電備載容量與缺電風險之間的關係;再生能源開發上限究竟在哪;燃煤、燃氣發電所排放二氧化碳如何有效處理的問題等,這也充分凸顯出能源議題的高度複雜性與專業性。

  針對還沒有共識的各種議題,毛治國表示,會以“開放數據”的方式,在網路上開設平臺,讓大家可以從“事實認定”與“價值判斷”兩個面向上,去繼續進行今天“欲罷不能”的討論。相信針對不同的能源組合,唯有客觀而完整地認清利弊得失,並透過充分的討論,才能作出真正負責任的選擇。(台灣網 高旭)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